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2 电动汽车参与辅助服务的优势及效益 | 第13-15页 |
1.3 V2G技术发展概述 | 第15-16页 |
1.4 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频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电动汽车入网模式及其参与电网调频方式 | 第21-33页 |
2.1 电动汽车动态模型 | 第22-24页 |
2.2 电动汽车入网模式 | 第24-26页 |
2.2.1 分散接入 | 第25-26页 |
2.2.2 集群接入 | 第26页 |
2.3 电动汽车参与调频的方式 | 第26-32页 |
2.3.1 电动汽车参与一次调频 | 第27-29页 |
2.3.2 电动汽车参与二次调频 | 第29-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分散式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频的协调控制策略 | 第33-52页 |
3.1 分散式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频框架 | 第34-35页 |
3.2 协调控制策略的设计 | 第35-44页 |
3.2.1 控制策略描述 | 第35-36页 |
3.2.2 实现方法 | 第36-38页 |
3.2.3 参数设计 | 第38-40页 |
3.2.4 约束条件 | 第40-42页 |
3.2.5 协调响应过程分析 | 第42-44页 |
3.3 算例分析 | 第44-50页 |
3.3.1 仿真模型和参数设置 | 第44-45页 |
3.3.2 不同扰动下系统的频率响应 | 第45-50页 |
3.3.3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大规模电动汽车和储能装置参与电网调频的协调控制策略 | 第52-75页 |
4.1 调频电源特性 | 第53-54页 |
4.1.1 传统调频电源 | 第53页 |
4.1.2 大规模储能装置 | 第53-54页 |
4.1.3 大规模电动汽车/储能站调频电源 | 第54页 |
4.2 大规模电动汽车/储能站参与电网AGC模型 | 第54-56页 |
4.3 大规模电动汽车/储能站参与电网调频的协调控制策略 | 第56-63页 |
4.3.1 协调原则 | 第56-58页 |
4.3.2 协调调频的实现方法 | 第58-63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63-73页 |
4.4.1 仿真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 第63-66页 |
4.4.2 不同扰动下系统的频率变化 | 第66-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