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页 |
(一)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 | 第8页 |
(二) 人才观的更新对课程标准提出新要求 | 第8页 |
(三) 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提出新要求 | 第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一) 我国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历程 | 第8-9页 |
(二) 国内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相关理念 | 第9-10页 |
(三) 国外研究口语交际教学的相关理念 | 第10-11页 |
(四) 口语交际国内外教学的对比研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12页 |
(三) 个别访谈法 | 第12页 |
(四) 课堂观察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理性思考 | 第13-18页 |
一、口语交际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 第13页 |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概念及价值 | 第13-14页 |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任务及特征 | 第14-17页 |
(一) 教学具有层次性 | 第14-15页 |
(二) 教学具有情境性 | 第15页 |
(三) 教学互动性强 | 第15-16页 |
(四) 教学对综合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 第16页 |
(五) 教学强调实践性 | 第16-17页 |
四、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一) 课程设置的需要 | 第17页 |
(二) 学生发展的需要 | 第17页 |
(三) 教学结构最优化的需要 | 第17页 |
(四) 语文学科人文性发展的需要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18-33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18-22页 |
(一) 调查目的 | 第18页 |
(二) 调查对象 | 第18-21页 |
(三) 调查方法 | 第21页 |
(四) 调查内容 | 第21-22页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2-33页 |
(一) 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地位 | 第22-23页 |
(三) 口语交际教学的课程安排 | 第23-24页 |
(三) 口语交际教学的教材类型 | 第24-25页 |
(四) 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设计 | 第25-31页 |
(五) 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效果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呈现的不足与成因探究 | 第33-40页 |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呈现的不足 | 第33-37页 |
(一) 缺少具体明确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 第33-34页 |
(二) 没有系统的口语交际专题训练 | 第34-35页 |
(三) 口语交际训练的话题局限于课本 | 第35页 |
(四) 多数学生没有得到积极的思维锻炼 | 第35-36页 |
(五) 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灵活性差 | 第36页 |
(六) 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的内容、主体、策略单一 | 第36-37页 |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的成因探究 | 第37-40页 |
(一) 没有正确认知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地位 | 第37-38页 |
(二) 缺乏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再创造意识 | 第38页 |
(三) 忽视思维引领能力发展的指导作用 | 第38页 |
(四) 未考虑到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改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 | 第40-56页 |
一、细化口语交际教学的学段目标 | 第40-41页 |
(一) 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目标的细化 | 第40页 |
(二) 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目标的细化 | 第40-41页 |
(三) 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的细化 | 第41页 |
二、有效组织口语交际的针对性训练 | 第41-45页 |
(一) 把握各学段学生口语交际的学情与训练重点 | 第42页 |
(二) 开展不同口语交际类型的专题训练 | 第42-44页 |
(三) 组织专项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 第44-45页 |
三、多角度创设口语交际教学的话题 | 第45-47页 |
(一) 将口语交际提供的话题“一材多用”或是“一题多做” | 第45-46页 |
(二) 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衍生口语交际的话题 | 第46页 |
(三)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收集口语交际的素材 | 第46-47页 |
四、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展开课堂思维训练 | 第47-49页 |
(一) 关注全体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 第47-48页 |
(二) 用问题情境推进学生口语交际的思维训练 | 第48-49页 |
五、灵活把控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 | 第49-51页 |
(一) 突出口语交际的教学重点内容 | 第49-50页 |
(二) 抓住口语交际教学引导、助力与拓展的时机 | 第50页 |
(三) 巧用口语交际教学的引导方法 | 第50-51页 |
六、实现口语交际教学评价内容、主体、策略的多元化 | 第51-56页 |
(一) 综合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 | 第52-53页 |
(二)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参评等多角度评价的模式 | 第53页 |
(三) 优化口语交际评价态度、内容、方式的教学策略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