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站储能缓冲控制策略与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1.2.1 电动汽车政策及技术现状 | 第8-13页 |
1.2.2 充电站储能装置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6-18页 |
2 电动汽车充电站储能缓冲系统控制策略 | 第18-31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含储能缓冲系统的快速充电站 | 第18-19页 |
2.2.1 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功率特性 | 第18-19页 |
2.2.2 含储能缓冲系统的快速充电站 | 第19页 |
2.3 计及有功功率限值的快速充电站储能缓冲系统 | 第19-21页 |
2.4 储能缓冲系统控制策略和参数设计 | 第21-26页 |
2.4.1 储能缓冲系统控制策略 | 第21-23页 |
2.4.2 储能缓冲系统运行参数估算 | 第23-24页 |
2.4.3 储能缓冲系统参数设计 | 第24-26页 |
2.5 仿真分析 | 第26-30页 |
2.6 小结 | 第30-31页 |
3 电动汽车状态指标选取及综合评估 | 第31-47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状态指标选取 | 第31-36页 |
3.2.1 电动汽车结构 | 第31-32页 |
3.2.2 状态指标选取 | 第32-33页 |
3.2.3 状态指标计算 | 第33-36页 |
3.3 状态指标分类 | 第36-37页 |
3.3.1 指标数据标准化 | 第36页 |
3.3.2 基于因子分析的指标分类 | 第36-37页 |
3.4 状态指标筛选 | 第37-38页 |
3.5 电动汽车状态分层综合评估 | 第38-45页 |
3.5.1 电动汽车层次性指标体系 | 第38-39页 |
3.5.2 分层雷达图法评估流程 | 第39-42页 |
3.5.3 电动汽车状态综合评估 | 第42-45页 |
3.6 小结 | 第45-47页 |
4 电动汽车充电站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 第47-60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充换电网络运营管理系统 | 第47-50页 |
4.2.1 充电站监控系统 | 第48-49页 |
4.2.2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 第49-50页 |
4.3 充电站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 第50-53页 |
4.3.1 功能设计 | 第50-51页 |
4.3.2 硬件设计 | 第51-52页 |
4.3.3 软件设计 | 第52-53页 |
4.3.4 在线监测系统特点 | 第53页 |
4.4 充电站监测数据分析 | 第53-59页 |
4.4.1 充电机和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 第53-56页 |
4.4.2 充电站谐波监测 | 第56-57页 |
4.4.3 电动气车充电特征数据统计 | 第57-59页 |
4.5 小结 | 第59-6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8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专利 | 第68页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