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图表清单 | 第9-12页 |
| 注释表 | 第12-14页 |
| 缩略词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 1.2 涡轮内部损失机理分析 | 第17-20页 |
| 1.2.1 定常损失机理 | 第17-18页 |
| 1.2.2 非定常损失机理 | 第18-20页 |
| 1.3 叶轮机流场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 | 第20页 |
| 1.4 涡轮改型设计中的先进技术 | 第20-27页 |
| 1.4.1 可控涡设计 | 第21-23页 |
| 1.4.2 时序效应 | 第23-24页 |
| 1.4.3 端壁处理 | 第24-25页 |
| 1.4.4 叶片弯曲 | 第25-27页 |
| 1.5 NUAA-Turbo 软件介绍 | 第27页 |
| 1.6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控制方程 | 第29-36页 |
| 2.1 原始 N-S 方程 | 第29-30页 |
| 2.2 方程的无量纲化 | 第30页 |
| 2.3 方程的坐标系转化 | 第30-32页 |
| 2.4 SA 湍流模型方程 | 第32-33页 |
| 2.5 最终的控制方程 | 第33-3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控制方程的数值解法 | 第36-49页 |
| 3.1 有限体积法 | 第36页 |
| 3.2 通量的空间离散 | 第36-39页 |
| 3.2.1 对流通量的离散 | 第36-39页 |
| 3.2.2 扩散通量的离散 | 第39页 |
| 3.3 离散方程的时间推进 | 第39-42页 |
| 3.3.1 定常隐式推进 | 第40-41页 |
| 3.3.2 非定常隐式推进 | 第41-42页 |
| 3.4 边界条件 | 第42-43页 |
| 3.5 相位延迟法 | 第43-46页 |
| 3.5.1 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 3.5.2 TIP 方法 | 第44-46页 |
| 3.6 变比热方法 | 第46-48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GE-E3双级高压涡轮的定常数值模拟 | 第49-59页 |
| 4.1 算例介绍 | 第49-50页 |
| 4.2 计算域及网格 | 第50-52页 |
| 4.3 边界条件 | 第52页 |
| 4.4 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 第52-54页 |
| 4.5 变比热计算 | 第54-58页 |
| 4.5.1 计算步骤 | 第54-55页 |
| 4.5.2 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55-5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GE-E3双级高压涡轮的非定常数值模拟 | 第59-79页 |
| 5.1 叶片数约化的非定常计算 | 第59-60页 |
| 5.2 非定常计算中的 TIP 方法 | 第60-62页 |
| 5.3 采用 TIP 方法的非定常计算结果 | 第62-69页 |
| 5.3.1 收敛史和计算时间 | 第63-64页 |
| 5.3.2 涡轮性能参数 | 第64-65页 |
| 5.3.3 瞬时流场分析 | 第65-69页 |
| 5.4 涡轮改型研究 | 第69-78页 |
| 5.4.1 叶片弯曲 | 第69-72页 |
| 5.4.2 GE-E3涡轮的转子时序效应 | 第72-76页 |
| 5.4.3 GE-E3涡轮的 3D-Clocking 效应 | 第76-78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六章 NUAA-Turbo 软件的通用性及界面化 | 第79-89页 |
| 6.1 网格生成 | 第79-81页 |
| 6.2 定常计算 | 第81-84页 |
| 6.3 定常后处理 | 第84-85页 |
| 6.4 非定常计算 | 第85-87页 |
| 6.5 非定常后处理 | 第87-88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第七章 双级高压涡轮并行计算 | 第89-102页 |
| 7.1 并行平台及 MPI | 第89-90页 |
| 7.2 并行定常计算 | 第90-94页 |
| 7.2.1 并行方法 | 第91页 |
| 7.2.2 并行效率 | 第91-92页 |
| 7.2.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2-94页 |
| 7.3 并行非定常计算 | 第94-101页 |
| 7.3.1 并行方法 | 第94-95页 |
| 7.3.2 并行效率 | 第95页 |
| 7.3.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5-101页 |
| 7.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 8.1 本文结论 | 第102-103页 |
| 8.2 研究展望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