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9-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页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5-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 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大学生就业的理论阐释第17-24页
    2.1 劳动力供求关系理论第17-19页
    2.2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第19-21页
        2.2.1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第19-20页
        2.2.2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第20-21页
    2.3 就业理论第21页
    2.4 失业理论第21-24页
第3章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第24-35页
    3.1 调查背景第24页
    3.2 调查对象和方法第24-25页
    3.3 调查问卷设计第25页
    3.4 调查结果分析第25-33页
        3.4.1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第25-26页
        3.4.2 大学生社会资本分析第26-29页
        3.4.3 大学生求职及工作情况分析第29-32页
        3.4.4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2-33页
    3.5 基本结论第33-35页
第4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第35-46页
    4.1 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大学生供给的错位第35-40页
        4.1.1 “唯 GDP 论”的增长方式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第35-37页
        4.1.2 产业结构不合理第37-38页
        4.1.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第38-39页
        4.1.4 二元市场导致大学生就业意愿的二元性第39-40页
    4.2 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低第40-42页
        4.2.1 高校专业结构不合理第40-41页
        4.2.2 高校就业服务工作薄弱第41-42页
    4.3 大学生职业定位不明确,自我要求不高第42-46页
        4.3.1 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和明确的职业规划第43-44页
        4.3.2 毕业生个人能力欠缺第44-45页
        4.3.3 高就业成本导致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第45-46页
第5章 提高大学生就业适配度的对策建议第46-56页
    5.1 适时调整工作重心,合理规划区域产业结构第46-49页
        5.1.1 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第46-47页
        5.1.2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广阔的就业空间第47-48页
        5.1.3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就业公平第48页
        5.1.4 优化教育费用的分担机制降低大学生就业成本第48-49页
    5.2 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大力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建设第49-52页
        5.2.1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的培养目标第49页
        5.2.2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降低就业成本第49-51页
        5.2.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就业导师制第51-52页
    5.3 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适当调整就业期望第52-56页
        5.3.1 降低自身就业成本第52-53页
        5.3.2 调整就业心态,做好职业规划第53-54页
        5.3.3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录:调查问卷第59-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的协同创新研究
下一篇:美国终身教职及其对我国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