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2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简评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1 问卷调查法 | 第11页 |
1.3.2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 第11页 |
1.3.3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1.4 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大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涵义 | 第12-16页 |
2.1 规则 | 第12-13页 |
2.2 规则意识 | 第13-14页 |
2.3 大学生规则意识及培育 | 第14-16页 |
3 大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重要意义 | 第16-23页 |
3.1 规则意识培育是实现社会秩序和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 第16-17页 |
3.2 规则意识培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 | 第17-19页 |
3.3 规则意识培育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前提 | 第19-20页 |
3.4 规则意识培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20-23页 |
4 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现状 | 第23-39页 |
4.1 大学生规则意识的问卷调查 | 第23-24页 |
4.1.1 调查目的 | 第23页 |
4.1.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3页 |
4.1.3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23-24页 |
4.2 大学生规则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9页 |
4.2.1 对规则作用的认识不全面 | 第24-25页 |
4.2.2 规则意识松懈 | 第25-26页 |
4.2.3 规则认知与规则行为脱节 | 第26-27页 |
4.2.4 重视规则的功效性,轻视正义性 | 第27-28页 |
4.2.5 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缺乏主动性 | 第28-29页 |
4.3 大学生规则意识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 第29-39页 |
4.3.1 我国传统社会重人情、权变和人治文化的消极影响 | 第29-30页 |
4.3.2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 第30-32页 |
4.3.3 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和不足 | 第32-35页 |
4.3.4 校规校纪缺乏认同,监督和执行欠缺 | 第35-37页 |
4.3.5 部分大学生受社会“潜规则”的影响,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弱 | 第37-39页 |
5 加强大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主要途径 | 第39-49页 |
5.1 完善高校规则教育制度 | 第39-41页 |
5.1.1 吸收大学生参与校规校纪的制定,确保规则制定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第39-40页 |
5.1.2 完善规则意识培育的评价、监督和奖惩制度 | 第40-41页 |
5.2 强化规则的理论教育 | 第41-44页 |
5.2.1 强化规则认知的理论教育 | 第41-42页 |
5.2.2 把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作为规则培育的重要目标 | 第42-44页 |
5.3 拓展学校规则教育方法,增强规则教育的实效性 | 第44-48页 |
5.3.1 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 | 第44-45页 |
5.3.2 教育者率先垂范遵守规则 | 第45-46页 |
5.3.3 重视多样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第46-47页 |
5.3.4 寓规则意识培育于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 第47-48页 |
5.4 积极营造遵守规则的舆论和校园文化氛围 | 第48-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