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次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概述 | 第12-20页 |
2.1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含义 | 第12-13页 |
2.1.1 语言的含义 | 第12-13页 |
2.1.2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含义 | 第13页 |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特点 | 第13-15页 |
2.2.1 科学性 | 第13-14页 |
2.2.2 贴近性 | 第14页 |
2.2.3 启发性 | 第14-15页 |
2.2.4 艺术性 | 第15页 |
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类型 | 第15-17页 |
2.3.1 启迪型 | 第15-16页 |
2.3.2 暗示型 | 第16页 |
2.3.3 激励型 | 第16-17页 |
2.3.4 批评型 | 第17页 |
2.4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意义 | 第17-20页 |
2.4.1 语言艺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2.4.2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意义 | 第18-20页 |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原则和要求 | 第20-31页 |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原则 | 第20-24页 |
3.1.1 政治性和时代性相一致的原则 | 第20-21页 |
3.1.2 思想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 第21-22页 |
3.1.3 哲理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2-23页 |
3.1.4 针对性和可接受性相联系原则 | 第23-24页 |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要求 | 第24-31页 |
3.2.1 语言要真实准确,逻辑严密 | 第24-25页 |
3.2.2 语言要生动形象,恰当得体 | 第25-26页 |
3.2.3 语言要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 第26-28页 |
3.2.4 语言要风格多样,灵活多变 | 第28-29页 |
3.2.5 语言要情感充实,真挚自然 | 第29-31页 |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实践形式的语言艺术 | 第31-39页 |
4.1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语言艺术 | 第31-34页 |
4.1.1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语言特点 | 第31-32页 |
4.1.2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语言艺术 | 第32-34页 |
4.2 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语言艺术 | 第34-36页 |
4.2.1 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语言特点 | 第34-35页 |
4.2.2 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语言艺术 | 第35-36页 |
4.3 校园文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描述语言艺术 | 第36-39页 |
4.3.1 校园文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描述语言特点 | 第36-37页 |
4.3.2 校园文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描述语言艺术 | 第37-39页 |
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提升途径 | 第39-47页 |
5.1 增进教育者的自身修养,提升语言艺术运用的理论底蕴 | 第39-44页 |
5.1.1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 第39-41页 |
5.1.2 坚实的多学科理论知识,提高文化知识修养 | 第41-42页 |
5.1.3 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提高能力水平修养 | 第42-44页 |
5.2 加强对大学生的全面认识,提升对语言艺术对象的把握能力 | 第44-45页 |
5.3 创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运用的校园文化气氛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