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縮略词表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2-25页 |
1.1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 第12-17页 |
1.1.1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发生原因 | 第12-15页 |
1.1.2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治对策 | 第15-17页 |
1.2 硅在植物中的生理效应 | 第17-24页 |
1.2.1 硅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分布及形态 | 第17-18页 |
1.2.2 硅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吸收与运输 | 第18-19页 |
1.2.3 硅在植物体内的生理效应 | 第19-24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2.1 筛选适宜硅浓度 | 第25-26页 |
2.1.1 试材预培养 | 第25页 |
2.1.2 试验处理 | 第25-26页 |
2.2 品种和硅浓度对连作黄瓜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特性的互作效应 | 第26页 |
2.2.1 试材预培养 | 第26页 |
2.2.2 试验处理 | 第26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6-28页 |
2.3.1 植株生长及干鲜重测定 | 第26页 |
2.3.2 电解质渗漏率测定 | 第26页 |
2.3.3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2.3.4 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27页 |
2.3.5 光合色素和净光合速率测定 | 第27页 |
2.3.6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27页 |
2.3.7 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27页 |
2.3.8 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测定 | 第27页 |
2.3.9 木质素含量测定 | 第27-28页 |
2.3.10 植株硅含量测定 | 第28页 |
2.3.11 叶片超微结构观察 | 第28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3页 |
3.1 不同硅浓度对连作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3.1.1 对生长的影响 | 第29页 |
3.1.2 对光合色素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3 对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3.1.4 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 品种和硅浓度对连作黄瓜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特性的互作效应 | 第31-43页 |
3.2.1 对株高和叶面积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对干鲜重的影响 | 第32页 |
3.2.3 对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4 对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5 对光合色素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4页 |
3.2.6 对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7 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8 对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9 对硅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10 品种和硅浓度对相关指标影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 第38页 |
3.2.11 叶片超微结构观察 | 第38-43页 |
4 讨论 | 第43-48页 |
4.1 适宜硅浓度可提高连作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幼苗生长 | 第43-44页 |
4.2 品种和硅浓度对连作黄瓜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 | 第44-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