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小学班级生活中学生评价能力养成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10页
绪论第10-20页
    一、 问题提出:培养学生评价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第10-13页
        (一) 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第10-11页
        (二) 当前学校教育对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缺失第11-12页
            1. 学生的发展目标过低第11页
            2. 缺乏真实的成长体验第11页
            3. 人际交往不和谐第11-12页
            4. 缺乏自主选择和判断能力第12页
        (三) 在班级生活中培养学生评价能力以促进自我意识发展第12-13页
    二、 核心概念界定第13-16页
        (一) 班级生活第13-14页
            1. 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发展第13页
            2. 学生是班级生活的实践主体第13-14页
        (二) 评价能力第14页
        (三) 自我意识第14-16页
            1. 自我意识是衡量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第15页
            2. 班级生活中蕴含自我意识产生的情境第15-16页
    三、 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第16-18页
        (一) 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 内容框架第17-18页
    四、 研究基础与研究方法第18-20页
        (一) 研究基础第18页
        (二)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 文献法第18页
            2. 观察法第18-20页
第一章 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班级生活第20-33页
    一、 班级生活的教育价值取向第20-25页
        (一) 以效率为先的价值取向第20-21页
        (二) 以管理为重的价值取向第21-23页
            1. 班级建设的目标与功能单一第22页
            2.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承担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第22页
            3. 班级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是纵向的管理性关系第22-23页
            4. 班级生活中缺少育人价值第23页
        (三) 以社会所需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第23-24页
            1. 班级生活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第23-24页
            2. 班级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第24页
            3. 班级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相对和谐第24页
        (四) 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价值取向第24-25页
    二、 班级生活的内容分析第25-28页
        (一) 学生发展预期第26页
        (二) 实践活动第26-27页
        (三) 人际关系状态第27-28页
        (四) 评价的自觉状态第28页
    三、 班级生活对学生评价能力养成的特殊价值第28-33页
        (一) 班级生活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实践领域第28-29页
        (二) 班级活动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养成价值第29-31页
            1. “班干部”传统的变革及养成价值第29-30页
            2. “主题班会”传统的变革及养成价值第30-31页
        (三) 班级非正式群体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养成价值第31页
        (四) 班级生活的日常性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养成价值第31-33页
第二章 班级生活中学生评价能力养成现状分析第33-51页
    一、 分析方法第33-36页
        (一)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第33-34页
        (二) 分析维度第34-36页
    二、 班级生活中学生评价能力养成现状分析结果第36-47页
        (一) 学生发展预期低,不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评价标准第36-38页
        (二) 学生参与班级实践的机会少,难以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第38-42页
            1. 班干部制度过于传统,学生评价他人、反思自我的机会少第38-39页
            2. 学生班级生活的角色固定,缺少成长体验,评价领域受限第39-41页
            3. 学生在参与班级生活的过程中缺少发展意识第41-42页
        (三) 班级人际关系不和谐,缺乏良好的评价氛围第42-43页
        (四) 班级人际交往范围不宽广,学生获得评价标准的渠道单一第43-44页
        (五) 班级评价活动开展的空间和时间受限,不利于学生形成评价的自觉性第44-47页
    三、 班级生活中学生评价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第47-51页
        (一) 班级生活的育人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第47-48页
        (二) 学生成长需要被忽视第48-49页
        (三) 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第49页
        (四) 学生参与班级实践活动机会受限第49-50页
        (五) 不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难以形成良好评价氛围第50页
        (六) 忽视评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第50-51页
第三章 班级生活中的学生评价能力第51-58页
    一、 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51-53页
    二、 评价标准内化是学生评价能力发展的内核第53-55页
        (一) 评价能力的发展水平——以评价标准的内化程度界定第53-54页
        (二) 评价能力层次分析第54-55页
            1. 基础阶段第54页
            2. 深入阶段第54-55页
            3. 高级阶段第55页
    三、 班级生活中学生评价能力养成思路第55-58页
        (一) 确立学生班级生活主体地位第55-56页
        (二) 班级管理权力还给学生第56页
        (三) 加大学生自主活动的力度和广度第56页
        (四) 丰富评价活动开展方式第56-57页
        (五) 拓展评价活动涉及领域第57页
        (六) 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第57-58页
第四章 建设班级生活以养成学生评价能力第58-77页
    一、 提升班级文化生活质量以内化学生评价标准第58-66页
        (一) 创设教室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第59-60页
        (二) 为自己代言—自主设计班徽、班级口号第60-61页
        (三) 人人都做“立法者”—制定班约第61-63页
        (四) 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评价氛围第63-66页
    二、 提供参与班级事务的机会以养成学生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第66-71页
        (一) 改变传统的班干部制度第66-69页
            1. 丰富班级岗位第66-68页
            2. 丰富小岗位和小干部的工作评价第68-69页
        (三) 开展真实的班级主题活动第69-71页
            1. 真实的主题第70页
            2. 真实的角色第70页
            3. 真实的过程第70页
            4. 真实的评价第70-71页
    三、 丰富评价活动以养成学生的评价自觉状态第71-77页
        (一) 同伴评价活动第72-74页
        (二) 自我评价活动第74-77页
            1. 自我纵向评价活动—成长记录册第74-75页
            2. 自我横向评价活动—成功作品展第75-76页
            3. 横向与纵向相互融通第76-77页
结语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附录第82-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新任教师跨文化适应的个案研究
下一篇: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的调查与分析--以呼和浩特市B小学和S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