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分析 | 第10-11页 |
·城市旅游建设的高速发展与竞争 | 第10页 |
·大众文化消费观念的显现 | 第10-11页 |
·情感续传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国内文化节日品牌形象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国外文化节日品牌形象研究状况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化节日品牌形象的理论根源 | 第14-22页 |
·文化节日的兴起 | 第14-17页 |
·中国节日的历史来源 | 第14页 |
·文化节日的定义 | 第14-15页 |
·文化节日的发展 | 第15-16页 |
·文化节日的分类 | 第16-17页 |
·品牌形象 | 第17-20页 |
·品牌形象的定义 | 第17页 |
·品牌形象的要素 | 第17-19页 |
·品牌形象的作用 | 第19-20页 |
·文化节日品牌形象设计 | 第20-22页 |
·文化节日品牌形象设计的定义 | 第20页 |
·文化节日品牌形象设计要素 | 第20-22页 |
第3章 文化节日品牌形象设计的开发价值 | 第22-26页 |
·文化精神价值 | 第22页 |
·艺术美学价值 | 第22-23页 |
·政治价值 | 第23-24页 |
·经济价值 | 第24-26页 |
第4章 山东文化节日品牌形象设计的发展概况 | 第26-32页 |
·概况 | 第26-28页 |
·山东文化节日品牌形象的竞争优势 | 第27-28页 |
·山东文化节日品牌的基本结构 | 第28页 |
·山东主要文化节日品牌形象设计现状 | 第28-32页 |
·地方文化节日形象设计的基本特点 | 第28-29页 |
·地方文化节日形象设计的主要问题 | 第29页 |
·地方文化节日形象设计的瓶颈 | 第29-32页 |
第5章 四位一体设计全方位塑造文化节日品牌形象 | 第32-66页 |
·文化节日品牌形象四位一体设计的作用 | 第32页 |
·文化节日品牌形象四位一体设计的开发思路 | 第32-35页 |
·设计的性格美原则 | 第32-34页 |
·设计的大众审美原则 | 第34页 |
·设计的时代性原则 | 第34页 |
·设计的统一化原则 | 第34-35页 |
·设计的效益兼顾原则 | 第35页 |
·节日品牌形象四位一体设计的具体要素开发 | 第35-47页 |
·节日目标受众调查分析——品牌形象设计的钥匙 | 第35-37页 |
·品牌形象的显性元素——视觉优化设计 | 第37-43页 |
·品牌形象的隐性元素——品牌个性 | 第43-44页 |
·文化节日形象纪念品设计——品牌回忆度的落脚点 | 第44-47页 |
·山东主要地方文化节日视觉形象设计案例剖析 | 第47-66页 |
·花城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节 | 第47-53页 |
·儒学之源——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 第53-64页 |
·上述案例品牌形象绩效评估总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文化节日品牌形象设计发展的探索和建议 | 第66-72页 |
·策略与建议 | 第66-68页 |
·当务之急——提高认识,成立文化节品牌形象策划管理与实施机构 | 第66页 |
·倡导全民参与的展会形式 | 第66-67页 |
·努力设计开发文化节日纪念品 | 第67-68页 |
·文化节日品牌形象设计未来发展几大趋势 | 第68-72页 |
·国际化 | 第68页 |
·节日形象宣传信息多样化 | 第68-69页 |
·创意形成产业链 | 第69页 |
·设计环保化 | 第69-72页 |
第7章 总结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A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