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真菌多糖的研究概况 | 第10页 |
·灰树花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灰树花的食用与营养价值 | 第11页 |
·灰树花多糖的药理作用 | 第11-12页 |
·灰树花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纯度鉴定 | 第12-14页 |
·多糖的降解研究 | 第14-16页 |
·多糖的理化性质与活性 | 第15页 |
·多糖降解方法 | 第15-16页 |
·灰树花多糖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灰树花多糖的研究展望 | 第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灰树花菌丝体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18-24页 |
·引言 | 第1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8-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第3章 灰树花多糖的提取 | 第24-32页 |
·引言 | 第2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4-25页 |
·试剂 | 第24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5-26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26-29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29页 |
·正交试验 | 第29-32页 |
·讨论 | 第30页 |
·重复性验证试验 | 第30-32页 |
第4章 灰树花粗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32-44页 |
·引言 | 第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材料 | 第32页 |
·试剂与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4页 |
·分级醇沉结果 | 第35页 |
·灰树花多糖的离子交换层析 | 第35-40页 |
·灰树花多糖的凝胶层析 | 第40-41页 |
·灰树花多糖各组分均分子量分布范围的测定 | 第41-42页 |
·灰树花多糖各单组份的表现性状 | 第42-44页 |
第5章 低分子量灰树花多糖的制备 | 第44-48页 |
·引言 | 第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试剂与主要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SephadexG-75 凝胶过滤层析 | 第46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6-47页 |
·降解后的灰树花多糖各单组份PGF-bⅠ和PGF-bⅡ的理化性质 | 第47-48页 |
第6章 低分子量灰树花多糖的活性研究 | 第48-54页 |
·引言 | 第4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实验药物 | 第48页 |
·实验动物 | 第48页 |
·细胞株 | 第48页 |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实验试剂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灰树花多糖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 第49页 |
·灰树花多糖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 第49-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灰树花多糖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 第50页 |
·灰树花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 第50-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