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水生动物学论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钉螺小尺度景观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10-22页
    1.1 遗传多样性概述第11-15页
        1.1.1 表现形式第11页
        1.1.2 检测方法第11页
        1.1.3 形态标记第11-12页
        1.1.4 细胞学标记第12页
        1.1.5 蛋白标记第12-13页
        1.1.6 DNA标记第13-14页
        1.1.7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分子系统地理学概述第15-16页
        1.2.1 定义第15页
        1.2.2 分子系统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15-16页
    1.3 分子地理系统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第16-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页
        1.3.2 应用领域第16-17页
    1.4 湖北钉螺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第17-19页
        1.4.1 湖北钉螺的地理分布特性研究第17-18页
        1.4.2 湖北钉螺的遗传特性研究第18-19页
        1.4.3 湖北钉螺的景观遗传学研究第19页
    1.5 微卫星DNA特点及其在湖北钉螺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第19-22页
        1.5.1 微卫星DNA第19-21页
        1.5.2 微卫星DNA在湖北钉螺群体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第21-22页
第2章 钉螺样本的采集和DNA的提取第22-28页
    2.1 钉螺样本采集点及时间第22-24页
    2.2 钉螺基因组的提取第24-25页
    2.3 钉螺基因组的提取结果第25-28页
第3章 长江下游3省湖北钉螺不同地理种群的群体遗传学研究第28-40页
    3.1 材料第28-31页
        3.1.1 实验材料及来源第28-29页
        3.1.2 主要仪器及耗材第29-30页
        3.1.3 主要试剂第30页
        3.1.4 主要溶液(参照分子克隆第三版)第30-31页
    3.2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31-33页
        3.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1页
        3.2.2 PCR扩增及反应体系第31-32页
        3.2.3 扩增产物检测及纯化第32-33页
        3.2.4 序列分析第33页
    3.3 结果第33-38页
        3.3.1 基因组抽提和PCR扩增第33-34页
        3.3.2 rDNA-ITS基因序列特征第34页
        3.3.3 种群遗传多样性参数统计第34-35页
        3.3.4 种群遗传分化第35-37页
        3.3.5 家系网络图第37-38页
    3.4 讨论第38-40页
第4章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湖北钉螺小尺度景观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第40-54页
    4.1 材料第40-43页
        4.1.1 实验材料及来源第40-41页
        4.1.2 主要仪器及耗材第41-42页
        4.1.3 主要试剂第42页
        4.1.4 主要溶液(参照分子克隆第三版)第42-43页
    4.2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43-47页
        4.2.1 形态学鉴定第43页
        4.2.2 分子检测第43-45页
        4.2.3 PCR扩增及反应体系第45页
        4.2.4 PCR扩增产物检测第45页
        4.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选多态位点第45-46页
        4.2.6 基因扫描第46-4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7-52页
        4.3.1 形态学鉴定结果第47-48页
        4.3.2 基因扫描结果第48-52页
    4.4 讨论第52-54页
第5章 总结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致谢第64-6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51-3p通过ATP2a2调控慢肌形成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东南景天耐镉相关基因SaLRR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