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税收贡献的视角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8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文献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文献第12-14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16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性第16-18页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页
        1.4.2 可能的创新第16-18页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制造业服务化基本内涵第18-19页
        2.1.1 国外学者定义第18页
        2.1.2 国内学者定义第18-19页
        2.1.3 概念评述第19页
    2.2 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2.2.1 企业能力理论第19-20页
        2.2.2 竞争优势理论第20-21页
        2.2.3 价值链理论第21-22页
    2.3 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因素第22-24页
        2.3.1 制造业服务化驱动因素第23-24页
        2.3.2 制造业服务化阻碍因素第24页
    2.4 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与税收关系第24-27页
        2.4.1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现状第24-25页
        2.4.2 制造业服务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第25-26页
        2.4.3 基于税收贡献角度测度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第26-27页
3 我国不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税收贡献的比较分析第27-56页
    3.1 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税收的比较分析第27-51页
        3.1.1 东部地区第28-35页
        3.1.2 中部地区第35-41页
        3.1.3 西部地区第41-49页
        3.1.4 对比分析第49-51页
    3.2 经济热点省市生产性服务业税收的比较分析第51-56页
        3.2.1 北京市第51-53页
        3.2.2 上海市第53-54页
        3.2.3 对比分析第54-56页
4 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衡量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56-63页
    4.1 从税收角度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第56页
    4.2 实证分析模型与数据第56-59页
        4.2.1 从税收角度衡量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指标第56-57页
        4.2.2 实证分析模型第57-58页
        4.2.3 实证分析数据第58-59页
    4.3 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第59-61页
    4.4 结论与建议第61-63页
5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政策建议第63-67页
    5.1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产业政策建议第63-64页
        5.1.1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第63页
        5.1.2 激励和引导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第63-64页
        5.1.3 提供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64页
    5.2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战略建议第64-67页
        5.2.1 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第64-65页
        5.2.2 提高服务导入水平第65页
        5.2.3 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服务化创新第65页
        5.2.4 寻找良好的合作伙伴第65-66页
        5.2.5 不同地区协调发展第66-67页
6 结论与研究不足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页
    6.2 研究不足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Y公司生产线CIS导入项目管理研究
下一篇:ZY公司标准工位建设项目策划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