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马基雅维利主义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一年期追踪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文献综述第12-29页
    1.1 马基雅维利主义第12-16页
        1.1.1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测量第13页
        1.1.2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认知神经研究第13-14页
        1.1.3 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研究第14-15页
        1.1.4 马基雅维利主义与道德相关研究第15页
        1.1.5 马基雅维利主义与通情第15-16页
        1.1.6 马基雅维利主义与人格第16页
    1.2 通情第16-21页
        1.2.1 通情的概念第16-17页
        1.2.2 通情的测量方法第17-18页
        1.2.3 通情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1.2.4 通情的发展第19-20页
        1.2.5 通情与亲社会行为第20-21页
    1.3 道德脱离第21-24页
        1.3.1 道德脱离概念第21页
        1.3.2 道德脱离结构第21-22页
        1.3.3 道德脱离测量第22-23页
        1.3.4 道德脱离与攻击行为第23-24页
        1.3.5 道德脱离影响因素第24页
    1.4 亲社会行为第24-27页
        1.4.1 亲社会行为概念第24-25页
        1.4.2 亲社会行为理论第25-26页
        1.4.3 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第26-27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7-29页
        1.5.1 研究目的第27-28页
        1.5.2 研究意义第28-29页
2 研究方法第29-39页
    2.1 研究对象第29页
    2.2 研究工具第29-30页
        2.2.1 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KiddieMachiavellianismScale,KMS)中文修订版第29页
        2.2.2 基本通情量表(BasicEmpathyScale,BES)中文修订版第29-30页
        2.2.3 长处与困难量表(StrengthandDifficultiesQuestionnaire,SDQ)中文版第30页
        2.2.4 道德脱离量表(MoralDisengagementScale,MDQ)中文修订版第30页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30-31页
    2.4 结果第31-39页
        2.4.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差异检验第31-32页
        2.4.2 双变量相关分析第32页
        2.4.3 交叉滞后分析第32-35页
        2.4.4 纵向简单中介第35-37页
        2.4.5 纵向多重中介效应第37-39页
3 讨论第39-42页
    3.1 性别对马基雅维利主义、通情、道德脱离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第39-41页
    3.2 马基雅维利主义、通情、道德脱离、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第41页
    3.3 马基雅维利主义、通情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第41-42页
    3.4 通情和道德脱离在马基雅维利主义特质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纵向中介作用第42页
4 研究优势与不足第42-43页
5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1页
附录第51-56页
个人简历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事件特征对乐观偏差的影响--基于改进后的信息转变范式
下一篇: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