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心智障碍人士支持性就业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B市R中心支持性就业服务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问题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对象的范畴第13页
    1.4 文献综述第13-17页
        1.4.1 国外相关研究第14-15页
        1.4.2 国内相关研究第15-16页
        1.4.3 文献述评小结第16-17页
    1.5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第17-19页
        1.5.1 研究方法第17页
        1.5.2 分析框架第17-19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9-25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19-22页
        2.1.1 心智障碍第19-20页
        2.1.2 心智障碍人士的就业方式第20-22页
        2.1.3 社会工作介入第22页
    2.2 理论基础第22-25页
        2.2.1 社会支持理论第22-23页
        2.2.2 增能理论第23-24页
        2.2.3 社会建构论第24-25页
第3章 B市R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支持性就业服务的现状第25-31页
    3.1 B市R中心的基本情况第25页
    3.2 B市R中心支持性就业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第25-29页
    3.3 B市R中心支持性就业服务的流程第29-31页
        3.3.1 职业能力测评第29页
        3.3.2 岗前培训第29-30页
        3.3.3 岗位开发与匹配第30页
        3.3.4 密集支持与渐退第30-31页
第4章 社会工作介入支持性就业的实践与成效第31-38页
    4.1 社会工作介入支持性就业的实践第31-35页
        4.1.1 岗前培训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第31-32页
        4.1.2 密集支持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第32-35页
    4.2 社会工作介入支持性就业的成效第35-38页
        4.2.1 目标完成情况第35-36页
        4.2.2 服务满意度第36-38页
第5章 支持性就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社工进一步介入的建议第38-48页
    5.1 B市R中心支持性就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第38-44页
        5.1.1 个体层面——心智障碍人士自身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第38-40页
        5.1.2 家庭层面——家庭氛围和家长的态度与观念问题第40-43页
        5.1.3 机构层面——培训的有效性和资源的有限性问题第43-44页
        5.1.4 社会层面——用人单位对心智障碍人士的接纳度和认同度问题第44页
    5.2 社会工作进一步介入支持性就业服务的建议第44-48页
        5.2.1 个体层面——运用行为主义疗法进行个案工作介入第44-45页
        5.2.2 家庭层面——个案工作与家长互助小组相结合第45页
        5.2.3 机构层面——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并整合资源第45-46页
        5.2.4 社会层面——宣传相关政策与理念并倡导社会融合第46-48页
第6章 结论第48-50页
    6.1 研究总结第48页
    6.2 研究反思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年心智障碍者社会融合实践与困境研究--以北京市RR机构为例
下一篇: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社工介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