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型梁竖墙纵向裂缝成因及运营安全性分析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21页 |
1.2.1 桥梁裂缝成因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桥梁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1.2.3 桥梁荷载试验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工程项目概况 | 第21-22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4页 |
2 槽型梁桥裂缝成因分析 | 第24-54页 |
2.1 槽型梁结构特点和力学性能 | 第24-28页 |
2.1.1 槽型梁结构特点 | 第24-25页 |
2.1.2 槽型梁结构构造 | 第25-26页 |
2.1.3 槽型梁力学性能 | 第26-27页 |
2.1.4 槽型梁常见裂缝特征 | 第27-28页 |
2.2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 | 第28-32页 |
2.2.1 结构性裂缝(受力裂缝) | 第28-29页 |
2.2.2 非结构性裂缝 | 第29-32页 |
2.3 槽型梁现场裂缝测试 | 第32-43页 |
2.3.1 外观检测 | 第32-35页 |
2.3.2 混凝土强度检测 | 第35-37页 |
2.3.3 裂缝活动试验 | 第37-41页 |
2.3.4 裂缝成因分析 | 第41-43页 |
2.4 槽型梁有限元计算 | 第43-52页 |
2.4.1 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型 | 第43-44页 |
2.4.2 槽型梁模型建立 | 第44-48页 |
2.4.3 裂缝计算分析 | 第48-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3 铁路桥梁运营安全性试验及评价方法 | 第54-80页 |
3.1 外观检查评价法 | 第54-55页 |
3.2 混凝土强度检测 | 第55-56页 |
3.3 准静载试验评价法 | 第56-59页 |
3.3.1 结构校验系数η | 第56-57页 |
3.3.2 相对残余变形 | 第57-58页 |
3.3.3 结构纵向刚度 | 第58-59页 |
3.4 动载试验评价法 | 第59-63页 |
3.4.1 动力系数 | 第59-60页 |
3.4.2 结构横向刚度 | 第60-62页 |
3.4.3 结构抗扭刚度 | 第62-63页 |
3.5 专家系统评价法 | 第63-64页 |
3.6 层次分析评价法 | 第64-65页 |
3.7 现场荷载试验 | 第65-78页 |
3.7.1 准静载试验 | 第65-67页 |
3.7.2 准静载试验结果 | 第67-68页 |
3.7.3 动载试验 | 第68-72页 |
3.7.4 动载试验结果 | 第72-7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4 铁路槽型梁运营安全性分析 | 第80-96页 |
4.1 有限元计算 | 第80-82页 |
4.1.1 静力计算 | 第80-81页 |
4.1.2 自振频率计算 | 第81-82页 |
4.2 准静载试验分析 | 第82-84页 |
4.2.1 挠度校验系数 | 第82页 |
4.2.2 应力校验系数 | 第82-83页 |
4.2.3 纵向刚度分析 | 第83-84页 |
4.3 动载试验分析 | 第84-93页 |
4.3.1 横向刚度分析 | 第84-89页 |
4.3.2 纵向刚度分析 | 第89-92页 |
4.3.3 抗扭性能分析 | 第92-93页 |
4.4 荷载试验结果分析 | 第93-9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96-97页 |
5.2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作者简历 | 第102-10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