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论文--防洪工程论文

沿海景区洪水灾害风险形成机制与评估--以上海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3-2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3 总体评述第20-21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1-23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1-22页
        1.3.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29页
        1.4.1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5页
        1.4.2 研究的相关理论第25-29页
2 景区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评估方法与管理框架第29-56页
    2.1 景区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第29-39页
        2.1.1 孕灾环境分析第29-33页
        2.1.2 致灾因子分析第33-35页
        2.1.3 风险形成机制分析第35-39页
    2.2 景区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第39-43页
        2.2.1 基于指标体系的风险评估第39-40页
        2.2.2 基于GIS的风险评估第40-41页
        2.2.3 基于情景模拟的风险评估第41-42页
        2.2.4 基于概率统计的风险评估第42-43页
    2.3 景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框架第43-56页
        2.3.1 灾害风险管理框架概述第44-47页
        2.3.2 建立工作框架第47-48页
        2.3.3 灾害风险辨识第48页
        2.3.4 灾害风险分析第48-53页
        2.3.5 景区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第53-55页
        2.3.6 风险应对第55-56页
3 沿海景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以上海为例第56-86页
    3.1 上海沿海景区洪水灾害风险辨识第56-61页
        3.1.1 上海沿海地区洪水历史灾情第56-58页
        3.1.2 上海沿海景区孕灾环境概况第58-60页
        3.1.3 上海沿海地区洪水灾害致灾因子分析第60-61页
    3.2 上海沿海景区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第61-85页
        3.2.1 危险性分析第61-70页
        3.2.2 脆弱性分析第70-85页
    3.3 上海沿海景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第85-86页
4 沿海景区洪水灾害风险应对对策第86-89页
    4.1 采取应对措施遵循的原则第86-87页
        4.1.1 多部门相互合作第86页
        4.1.2 多手段同时使用第86页
        4.1.3 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第86-87页
    4.2 工程性措施第87页
    4.3 非工程性措施第87-89页
5 结论与展望第89-93页
    5.1 主要结论第89-90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90-91页
        5.2.1 研究方法第91页
        5.2.2 研究成果第91页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91-93页
        5.3.1 研究局限第91-92页
        5.3.2 研究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附录A第98-10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船载三维测量系统相关技术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京津冀水资源一体化优化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