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9页 |
1 氮循环 | 第11-13页 |
1.1 固氮作用 | 第11-12页 |
1.2 铵同化作用 | 第12页 |
1.3 氨化作用 | 第12页 |
1.4 硝化作用 | 第12-13页 |
1.5 硝酸盐同化作用 | 第13页 |
1.6 异化硝酸盐还原 | 第13页 |
2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 | 第13-17页 |
2.1 DNRA菌株 | 第14页 |
2.2 DNRA影响因子 | 第14-16页 |
2.3 DNRA研究技术手段 | 第16-17页 |
3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功能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19-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1.1 样品来源 | 第19页 |
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9页 |
1.3 培养基 | 第19-20页 |
1.4 样品富集培养 | 第20页 |
1.5 分离与保藏 | 第20页 |
1.6 菌种鉴定 | 第20-24页 |
1.7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功能验证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2.1 细胞形态特征鉴定 | 第24-25页 |
2.2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 第25-29页 |
2.3 细胞化学特征鉴定 | 第29-30页 |
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0-32页 |
2.5 菌株命名与性质描述 | 第32-34页 |
2.6 GSS12的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功能 | 第34页 |
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硝酸盐还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36-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1.1 样品来源 | 第36页 |
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6页 |
1.3 培养基 | 第36页 |
1.4 样品富集培养 | 第36页 |
1.5 分离与保藏 | 第36页 |
1.6 菌种鉴定 | 第36-37页 |
1.7 硝酸盐还原功能验证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9页 |
2.1 细胞形态特征鉴定 | 第37页 |
2.2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 第37-43页 |
2.3 细胞化学特征鉴定 | 第43-44页 |
2.4 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 | 第44-47页 |
2.5 菌株命名与性质描述 | 第47-48页 |
2.6 GSS14的硝酸盐还原功能 | 第48-49页 |
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菌株GSS12的DNRA功能探索 | 第50-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4页 |
1.1 菌株来源 | 第50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1.3 仪器 | 第51页 |
1.4 培养基 | 第51页 |
1.5 方法 | 第51-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2.1 溶解氧对硝酸盐还原的影响 | 第54-55页 |
2.2 亚硝态氮对硝酸盐还原的影响 | 第55-56页 |
2.3 氨态氮对硝酸盐还原的影响 | 第56-57页 |
2.4 溶解氧对亚硝酸盐还原的影响 | 第57-58页 |
2.5 硝态氮对亚硝酸盐还原的影响 | 第58-59页 |
2.6 氨态氮对亚硝酸盐还原的影响 | 第59-60页 |
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菌株GSS12的DNRA酶基因分析 | 第62-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1.1 菌悬液的制备 | 第62页 |
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2页 |
1.3 GSS12异化硝酸盐还原酶基因的分析 | 第62-63页 |
1.4 测序 | 第6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2.1 GSS12异化还原酶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的构建 | 第63-66页 |
2.2 GSS12异化还原酶基因蛋白序列对比 | 第66-67页 |
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68-70页 |
1 全文结论 | 第68页 |
2 创新点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