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6页 |
1.1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染料废水的概述 | 第11-13页 |
1.1.1 我国水污染现状 | 第11-12页 |
1.1.2 我国染料废水概述 | 第12-13页 |
1.2 染料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 | 第13-17页 |
1.2.1 物理处理法 | 第13-14页 |
1.2.2 化学处理法 | 第14-15页 |
1.2.3 生物处理法 | 第15-16页 |
1.2.4 高级氧化法 | 第16-17页 |
1.3 罗丹明B染料的概述 | 第17-18页 |
1.4 Bi_2WO_6的概述 | 第18-21页 |
1.4.1 Bi_2WO_6的结构特点 | 第18页 |
1.4.2 Bi_2WO_6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1.4.3 Bi_2WO_6的改性方法 | 第20-21页 |
1.5 超声催化降解染料废水 | 第21-23页 |
1.5.1 超声波降解机理 | 第21-22页 |
1.5.2 超声波降解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1.5.3 超声降解染料废水现状 | 第23页 |
1.6 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 | 第23-25页 |
1.6.1 光催化降解机理 | 第23-24页 |
1.6.2 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 第24页 |
1.6.3 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现状 | 第24-25页 |
1.7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7.1 研究的意义 | 第25页 |
1.7.2 实验的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6-35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页 |
2.2.1 水热法制备Fe-Bi_2WO_6 | 第27页 |
2.2.2 水热法制备Zn-Bi_2WO_6 | 第27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7-32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7-29页 |
2.3.2 能量色散X射线(EDS)分析 | 第29-30页 |
2.3.3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0-32页 |
2.4 两种催化剂的吸附性能测试 | 第32-33页 |
2.4.1 罗丹明B溶液的标准曲线 | 第32-33页 |
2.4.2 催化剂的吸附平衡曲线 | 第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催化剂降解性能研究 | 第35-53页 |
3.1 两种掺杂型钨酸铋的超声降解性能测试 | 第35-45页 |
3.1.1 掺杂量对超声降解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2 投加量对超声降解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3.1.3 溶液初始浓度对超声降解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3.1.4 溶液pH对超声降解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1.5 超声频率对超声降解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3.1.6 超声功率对超声降解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 两种掺杂型钨酸铋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测试 | 第45-52页 |
3.2.1 掺杂量对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 | 第45-47页 |
3.2.2 投加量对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 | 第47-49页 |
3.2.3 溶液初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4 溶液pH对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催化剂催化氧化动力学研究 | 第53-71页 |
4.1 超声催化氧化动力学分析 | 第53-63页 |
4.1.1 掺杂量对超声降解率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 第53-55页 |
4.1.2 投加量对超声降解率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 第55-56页 |
4.1.3 溶液初始浓度对超声降解率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 第56-58页 |
4.1.4 溶液pH对超声降解率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 第58-60页 |
4.1.5 超声频率对超声降解率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 第60-62页 |
4.1.6 超声功率对超声降解率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 第62-63页 |
4.2 太阳光催化氧化动力学分析 | 第63-70页 |
4.2.1 掺杂量对光催化降解率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 第63-65页 |
4.2.2 投加量对光催化降解率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 第65-67页 |
4.2.3 溶液初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率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 第67-69页 |
4.2.4 溶液pH对光催化降解率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 第69-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