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6页 |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 第6-13页 |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6-7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三) 理论基础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四) 研究思路与变量的测量 | 第10-12页 |
(五)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 第12-13页 |
二、“旧农保”政策及其经济因素 | 第13-19页 |
(一) 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及其弱化的经济原因 | 第13-15页 |
(二) “旧农保”的目标及其经济性问题 | 第15-16页 |
(三) 影响“旧农保”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因素 | 第16-17页 |
(四) “新农保”政策的实施及其经济进步性 | 第17-19页 |
三、影响“新农保”政策有效性的家庭经济因素 | 第19-23页 |
(一) 家庭经济状况与是否参保 | 第19页 |
(二) 家庭经济状况与参保档次 | 第19-20页 |
(三) 家庭经济状况与参保意愿 | 第20-21页 |
(四) 家庭经济状况与政策满意度 | 第21-23页 |
四、影响“新农保”政策有效性的宏观经济因素 | 第23-27页 |
(一) 集体经济收入影响农民对“新农保”的选择 | 第23页 |
(二) 政府“入口”和“出口”补贴太低有碍“新农保”的推进 | 第23-24页 |
(三) 缴纳和领取养老金困难影响“新农保”的效率 | 第24-27页 |
五、影响“新农保”政策有效性的制度缺陷 | 第27-32页 |
(一) “新农保”政策中账户结构不合理 | 第27-28页 |
(二) “新农保”政策中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 第28-30页 |
(三) “新农保”政策中待遇调整规定模糊 | 第30-32页 |
六、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32-38页 |
(一) 结论与讨论 | 第32页 |
(二) 政策建议 | 第32-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1 | 第40-41页 |
附录2 | 第41-43页 |
附录3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