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6-18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0-23页 |
2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 第23-51页 |
2.1 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 第23-39页 |
2.1.1 公务员创新能力的界定 | 第23-28页 |
2.1.2 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2.1.3 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31-39页 |
2.2 基于大数据视角的创新能力评价 | 第39-42页 |
2.2.1 大数据视角的创新能力界定 | 第39-40页 |
2.2.2 大数据视角下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 第40-42页 |
2.3 模糊集和支持向量机理论 | 第42-49页 |
2.3.1 支持向量机 | 第42-44页 |
2.3.2 支持向量回归机 | 第44-48页 |
2.3.3 模糊集 | 第48-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3 基于大数据视角的越南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51-71页 |
3.1 问题分析 | 第51-52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2-65页 |
3.2.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52-53页 |
3.2.2 指标选取依据 | 第53-61页 |
3.2.3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 第61-65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解释 | 第65-68页 |
3.3.1 创新基础 | 第65-66页 |
3.3.2 创新素质 | 第66-67页 |
3.3.3 创新技能 | 第67-68页 |
3.4 评价指标的功能 | 第68-6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4 基于大数据视角的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 第71-91页 |
4.1 问题分析 | 第71-72页 |
4.2 基于大数据视角的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 第72-79页 |
4.2.1 问题描述 | 第72-73页 |
4.2.2 评价模型及误差度量 | 第73-75页 |
4.2.3 建立创新产出指标 | 第75页 |
4.2.4 隶属度函数类型 | 第75-76页 |
4.2.5 评价方法步骤 | 第76-78页 |
4.2.6 评价方法主要功能 | 第78-79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79-85页 |
4.4 评价方法比较及优劣势分析 | 第85-89页 |
4.4.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85-87页 |
4.4.2 优劣势及改进 | 第87-8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5 基于大数据视角的越南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 第91-111页 |
5.1 问题分析 | 第91-92页 |
5.2 调查设计 | 第92-99页 |
5.2.1 量表设计 | 第92-94页 |
5.2.2 问卷设计 | 第94-95页 |
5.2.3 调查对象 | 第95-97页 |
5.2.4 调查方式 | 第97页 |
5.2.5 样本统计描述 | 第97-99页 |
5.3 越南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 | 第99-108页 |
5.3.1 评价方法实施 | 第99-100页 |
5.3.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100-10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8-111页 |
6 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111-115页 |
6.1 结论 | 第111-112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112-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5页 |
附录 | 第125-147页 |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25-126页 |
B.调查问卷 | 第126-136页 |
C.越南公务员能力评价指标 | 第136-140页 |
D.专家咨询表 | 第140-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