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9页 |
一、 音乐文化背景 | 第9-17页 |
(一) 1949 年之前的上海—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萌芽 | 第9-13页 |
(二) 1949-1965“火红的年代”与“红色歌曲的流行” | 第13-14页 |
(三) 1978-1986 中国流行音乐的“萌发” | 第14-15页 |
(四) 1986 年以后大量港台流行歌的传入与大陆歌星的模仿 | 第15-16页 |
(五) 1997 年中国内地流行音乐演唱艺术的新格局 | 第16-17页 |
二、 世界流行音乐及对中国流行演唱艺术的“催化” | 第17-20页 |
(一) 爵士乐的融合 | 第17-18页 |
(二) R&B 的融合 | 第18-20页 |
三、 模仿与借鉴——造就了中国文化热现象 | 第20-24页 |
(一) 李宇春——颠覆形象,靠拢欧美 | 第20-21页 |
(二) 吴莫愁和 Jessie J 的疯狂 | 第21-23页 |
(三) 黄绮珊——惠特尼·休斯顿的集合体 | 第23-24页 |
四、 融合与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 | 第24-35页 |
(一) 怀旧的情怀的演唱风格 | 第24-26页 |
(二) 民族元素俘获人心的演唱风格 | 第26-28页 |
(三) 真实、孤独、纯粹意境的演唱风格 | 第28-29页 |
(四) 多元化、全方位、用心准备的演唱风格 | 第29-31页 |
(五) 融入佛教元素的演唱风格 | 第31-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