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Summary | 第6-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剥夺政治权利刑执行的概述 | 第11-16页 |
一、政治权利的概念及内涵 | 第11-12页 |
二、剥夺政治权利刑的概念及内涵 | 第12-14页 |
三、我国剥夺政治权利刑执行的概念及内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我国现行剥夺政治权利刑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 第16-27页 |
第一节 存在问题之分析 | 第17-20页 |
一、刑罚的威慑性不强 | 第17-18页 |
二、监管措施的两难境地 | 第18页 |
三、奖惩规定的不完善 | 第18-19页 |
四、服刑人员回归社会难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0-27页 |
一、性质的错位,导致其不能适应我国惩治犯罪的客观需要 | 第20-21页 |
二、内容的缺陷,导致其刑罚的应有作用不能完全发挥 | 第21-24页 |
三、结构的不完整,导致其发展和运用受到限制 | 第24-25页 |
四、定位的不准确,导致其陷入无法执行的困境 | 第25页 |
五、关系的不顺畅,导致易于引发矛盾 | 第25-26页 |
六、监督的不到位,导致对剥夺政治权利刑的执行缺乏制约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他山之石——国外及相关地区立法的比较研究 | 第27-31页 |
第一节 剥夺一定的公权利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剥夺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剥夺一定的民事、经济权利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剥夺法人、团体的资格权利 | 第30页 |
第五节 宽缓处理制度 | 第30-31页 |
第六节 选择性适用模式 | 第31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剥夺政治权利刑的构想 | 第31-40页 |
第一节 立法的完善 | 第32-35页 |
一、更改剥夺政治权利刑的名称 | 第32页 |
二、取消“剥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 第32-33页 |
三、完善剥权的内容 | 第33-34页 |
四、调整执行主体,并进一步明确定位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 | 第35-37页 |
一、建立分立制 | 第35页 |
二、完善减刑制度 | 第35-36页 |
三、设立前科消灭制度 | 第36-37页 |
四、增加保障剥夺政治权利刑得以执行的制约性制度 | 第37页 |
第三节 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建议 | 第37-40页 |
一、实施分类矫正,完善矫正方法 | 第37-38页 |
二、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 第38-39页 |
三、增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执行的程序规定 | 第39页 |
四、强化检察机关对剥夺政治权利刑执行的监督力度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