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安全技术论文--事故分析及处理论文

铁路站内脱轨事故分析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8页
        1.2.1 铁路交通事故致因第13-14页
        1.2.2 铁路安全预警第14-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分析第17-18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1.4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5 创新点第21-22页
2 铁路站内脱轨机理与事故致因统计分析第22-31页
    2.1 脱轨机理与原因第22-25页
        2.1.1 脱轨力学机理第22-23页
        2.1.2 脱轨原因第23-25页
    2.2 铁路站内脱轨事故致因统计分析第25-30页
        2.2.1 事故严重程度统计分析第26-27页
        2.2.2 事故原因统计分析第27-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脱轨事故致因分析与致因因素指标风险权重计算第31-61页
    3.1 基于聚类分析的铁路站内脱轨事故严重程度分析第31-36页
        3.1.1 事故严重程度分类依据第31-32页
        3.1.2 聚类分析过程与结果第32-34页
        3.1.3 事故严重程度划分第34-36页
    3.2 事故致因因素指标体系第36-41页
        3.2.1 事故致因因素指标体系构建第36-37页
        3.2.2 事故致因因素指标内容说明第37-41页
    3.3 基于事故树的事故致因定性、定量分析第41-49页
        3.3.1 脱轨事故树定性分析第41-43页
        3.3.2 脱轨事故树定量分析第43-49页
    3.4 基于粗糙集、遗传算法的致因因素指标风险权重计算与风险耦合分析第49-60页
        3.4.1 粗糙集、遗传算法简介第49-50页
        3.4.2 粗糙集决策表的建立第50-53页
        3.4.3 致因因素指标风险权重确定第53-58页
        3.4.4 风险耦合分析第58-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4 脱轨事故相关车辆-轨道设备因素安全评价方法第61-81页
    4.1 车辆模型的建立第61-69页
        4.1.1 轮轨模型第61-64页
        4.1.2 货车模型第64-68页
        4.1.3 货车模型验证第68-69页
    4.2 线路模型的建立第69-71页
    4.3 轨道不平顺对脱轨系数的影响第71-76页
    4.4 车辆运行速度对脱轨系数的影响第76-79页
    4.5 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安全评价标准第79-80页
    4.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5 脱轨事故相关铁路人员与管理因素安全评价方法第81-103页
    5.1 基于用户画像和可靠度贝叶斯网络的铁路人员安全评价方法第81-93页
        5.1.1 铁路人员安全状态用户画像第81-83页
        5.1.2 铁路人员可靠度贝叶斯网络构建第83-89页
        5.1.3 铁路人员可靠度贝叶斯网络推理与安全评价标准第89-93页
    5.2 基于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铁路管理部门安全评价方法第93-102页
        5.2.1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简介第93-95页
        5.2.2 铁路管理部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95-98页
        5.2.3 铁路管理部门Hopfield神经网络安全评价过程与标准第98-102页
    5.3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6 脱轨事故安全预警模型和实例验证第103-119页
    6.1 铁路站内脱轨事故安全预警模型第103-107页
        6.1.1 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安全预警模型第103-106页
        6.1.2 基于木桶原理的专项安全预警模型第106-107页
    6.2 脱轨事故安全评价方法与安全预警模型实例验证第107-118页
        6.2.1 事故发生概况第107-108页
        6.2.2 事故发生前各致因因素安全状态分析第108-114页
        6.2.3 事故发生前各致因因素安全状态评价第114-116页
        6.2.4 安全预警结果与事故结果对比验证第116-118页
    6.3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9-121页
    7.1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第119-120页
    7.2 研究展望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6页
附录A 各事故严重程度划分第126-129页
附录B 事故致因因素、严重程度粗糙集决策表第129-132页
附录C 铁路调度员可靠度贝叶斯网络子节点条件概率第132-13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4-13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多层灾害链网络构建及安全态势评价
下一篇:轴装制动盘摩擦振动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