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灾害链及灾害演变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复杂网络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1.2.3 安全态势评价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论文结构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灾害链网络评价方法研究 | 第20-27页 |
2.1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0-22页 |
2.1.1 层次分析法 | 第20-21页 |
2.1.2 模糊评价法 | 第21-22页 |
2.2 综合评价方法 | 第22-25页 |
2.2.1 线性加权评价模型 | 第23页 |
2.2.2 乘法评价模型 | 第23-24页 |
2.2.3 加乘混合评价模型 | 第24-25页 |
2.3 网络抗毁性指标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多层城轨灾害链网络模型构建 | 第27-36页 |
3.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灾害事件统计分析 | 第27-31页 |
3.1.1 灾害事件类型及等级划分 | 第27-29页 |
3.1.2 事故类型分布 | 第29-31页 |
3.2 基于条件概率的灾害事件关系分析 | 第31-32页 |
3.2.1 构造改进的共现矩阵 | 第31-32页 |
3.2.2 构造灾害事件条件概率矩阵 | 第32页 |
3.3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空间分区的多层灾害链网络构建 | 第32-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4 多层城轨灾害链网络安全态势评价 | 第36-49页 |
4.1 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 | 第36-41页 |
4.1.1 层次分析法评价过程 | 第36-39页 |
4.1.2 指标的量化处理 | 第39-41页 |
4.2 灾害链网络的安全变化趋势评价 | 第41-44页 |
4.3 灾害传播过程重要性评价 | 第44-48页 |
4.3.1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6页 |
4.3.2 评价模型的选择与计算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算例分析 | 第49-62页 |
5.1 灾害链网络模型构建 | 第49-55页 |
5.1.1 构造共现矩阵 | 第49-52页 |
5.1.2 构造灾害事件引发概率矩阵 | 第52-54页 |
5.1.3 多层城市轨道交通灾害链网络构建 | 第54-55页 |
5.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态势评价 | 第55-61页 |
5.2.1 灾害节点安全状态评价 | 第56-58页 |
5.2.2 灾害链网络安全状态变化趋势评价 | 第58-60页 |
5.2.3 灾害传播过程重要性评价 | 第60-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A | 第68-70页 |
附录B | 第70-7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