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影子银行业务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 第11-14页 |
1.2.2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二元经济结构下银行信贷与影子银行业务的互补性 | 第17-18页 |
2.2 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渠道 | 第18-20页 |
2.2.1 信息不对称下融资难度的变化 | 第18-20页 |
2.2.2 业务缠绕下融资环境的变化 | 第20页 |
2.3 融资隐性成本指标的构建:市场效率与公平程度的度量 | 第20-23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3-31页 |
3.1 指标的构建与计算 | 第23-27页 |
3.1.1 影子银行规模 | 第23-24页 |
3.1.2 企业融资成本 | 第24-27页 |
3.2 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分析 | 第27-30页 |
3.2.1 宏观分析 | 第27-28页 |
3.2.2 微观分析 | 第28-30页 |
3.3 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4 实证分析 | 第31-47页 |
4.1 指标的计算 | 第31-36页 |
4.1.1 影子银行规模 | 第31-32页 |
4.1.2 显性融资成本 | 第32页 |
4.1.3 隐性融资成本 | 第32-35页 |
4.1.4 融资总成本 | 第35-36页 |
4.2 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分析 | 第36-44页 |
4.2.1 宏观分析 | 第36-40页 |
4.2.2 微观分析 | 第40-44页 |
4.3 监管政策变动对回归结果的影响 | 第44-47页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7-5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5.2.1 理性对待影子银行发展,完善监管体系内涵 | 第48页 |
5.2.2 适度限制影子银行业务,降杠杆防止经济发展脱实向虚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