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7页
    一、研究背景第9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16页
    五、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第17-24页
    第一节 金融风险管理概述第17页
        一、金融风险概念第17页
        二、风险管理概念第17页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概述第17-20页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第17-18页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概念第18页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征第18-19页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成因第19-20页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第20-23页
        一、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第20-22页
        二、金融监管理论第22页
        三、WBS-RBS风险分析理论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现状分析第24-38页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24-28页
        一、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第24-25页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模第25-28页
        三、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深化第28页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第28-33页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隐患现状第28-30页
        二、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类型第30-33页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现状第33-37页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机构第33-35页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保障系统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第38-56页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目标与原则第38-39页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目标第38页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原则第38-39页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识别第39-43页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评估第43-51页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的目的第44页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第44-45页
        三、互联网金融典型风险的评估方法第45-51页
    第四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测第51-52页
    第五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选择第52-54页
    第六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报告及效果评价第54-55页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报告第54-55页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第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内部控制第56-64页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内部控制概述第56-60页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内部控制内涵第56页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第56-60页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内部控制中大数据的应用第60-63页
        一、基于大数据的风险内部控制特点第60-61页
        二、基于大数据的风险内部控制模型第61-62页
        三、基于大数据的风险内部审计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第64-71页
    第一节 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内部管理第64-65页
        一、提高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水平第64页
        二、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内部控制效率第64-65页
        三、树立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第65页
    第二节 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外部管理第65-68页
        一、促进互联网金融法律系统性建设第65-66页
        二、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第66-67页
        三、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风险管理职能第67-68页
    第三节 增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风险抵御能力第68-70页
        一、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提高民众风险意识第68-69页
        二、加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息透明度第69页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交易弱势群体保护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不同主发起行村镇银行发展比较研究
下一篇:影子银行业务对企业债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