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3-20页 |
第一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XIST通过靶向miR-137调节血肿瘤屏障通透性和胶质瘤母细胞瘤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 第20-49页 |
1 前言 | 第20-2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2-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1.1 实验细胞株 | 第22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33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24页 |
2.2.2 细胞冻存 | 第24-25页 |
2.2.3 细胞复苏 | 第25页 |
2.2.4 细胞计数 | 第25页 |
2.2.5 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的建立 | 第25页 |
2.2.6 Trizol法提取RNA | 第25-26页 |
2.2.7 Real-timePCR方法分别检测XIST、miR-137及FOXC1mRNA的表达变化 | 第26-28页 |
2.2.8 细胞转染 | 第28-29页 |
2.2.9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 第29-31页 |
2.2.10 跨内皮阻抗值(TEER)的测量 | 第31页 |
2.2.11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渗出量的测定 | 第31页 |
2.2.12 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实验(CCK-8法) | 第31页 |
2.2.13 内皮细胞迁移实验 | 第31-32页 |
2.2.14 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实验 | 第32页 |
2.2.15 Westernblot | 第32页 |
2.2.16 免疫荧光 | 第32-33页 |
2.2.17 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 | 第33页 |
2.2.18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 | 第33页 |
2.3 统计方法 | 第33-3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4-46页 |
3.1 XIST在GECs中高表达,在GECs中敲减XIST的表达增加BTB通透性并抑制胶质母细胞瘤血管新生 | 第34-36页 |
3.2 XIST结合miR-137,XIST与miR-137相互负性抑制 | 第36-37页 |
3.3 miR-137参与XIST对BTB通透性和胶质母细胞瘤血管新生的调控 | 第37页 |
3.4 miR-137在GECs中低表达,过表达miR-137增加BTB通透性,抑制胶质母细胞瘤血管新生 | 第37-40页 |
3.5 miR-137靶向调节ZO-2和FOXC1的表达 | 第40-41页 |
3.6 FOXC1在GECs中高表达,敲减FOXC1的表达增加BTB通透性并抑制胶质母细胞瘤血管新生 | 第41页 |
3.7 过表达FOXC1通过结合ZO-1、occludin和CXCR7的启动子区促进上述蛋白的表达 | 第41-44页 |
3.8 FOXC1参与miR-137对BTB通透性和胶质瘤血管新生的调控。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第二部分 :RNA结合蛋白G3BP2通过增加HEIH的稳定性促进胶质母细胞瘤内皮细胞血管新生机制研究 | 第49-67页 |
1 前言 | 第49-5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50-5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50-51页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2.2.1 细胞培养、冻存、复苏 | 第51页 |
2.2.2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 | 第51页 |
2.2.3 构建稳定转染稳转G3BP2、HEIH、IRF6、CYR61过表达及表达沉默的细胞系及分组 | 第51-52页 |
2.2.4 胶质母细胞瘤条件培养基的制备 | 第52页 |
2.2.5 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实验(CCK-8法)、内皮细胞迁移实验及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实验 | 第52-53页 |
2.2.6 Westernblot | 第53页 |
2.2.7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 | 第53页 |
2.2.8 基质胶栓体内血管生成实验 | 第53页 |
2.3 统计方法 | 第53-5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4-64页 |
3.1 G3BP2在GECs中高表达,敲减G3BP2抑制GECs的细胞活力、迁移及管腔形成 | 第54-55页 |
3.2 敲减G3BP2下调GECs中HEIH的表达水平,并降低HEIH的稳定性 | 第55-56页 |
3.3 HEIH在GECs中高表达,过表达HEIH促进GECs的细胞活力、迁移及管腔形成 | 第56-57页 |
3.4 HEIH参与了G3BP2对GECs细胞活力、迁移及管腔形成等生物学行为的调控 | 第57-58页 |
3.5 HEIH以SMD的方式下调IRF6的表达 | 第58-59页 |
3.6 IRF6在GECs低表达,过表达IRF6抑制GECs的细胞活力、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 | 第59-60页 |
3.7 HEIH通过靶向IRF6的3'-UTR区促进GECs血管新生 | 第60-61页 |
3.8 IRF6在转录水平抑制CYR61的表达 | 第61-62页 |
3.9 CYR61在GECs高表达,敲减CYR61抑制GECs血管新生 | 第62-63页 |
3.10 联合敲减G3BP2及HEIH的表达抑制体内GECs血管新生 | 第63-64页 |
4 讨论 | 第64-66页 |
5 结论 | 第66-67页 |
第三部分 :转录因子NFAT5调节SBF2-AS1/miR-338-3p介导的EGFL7的表达改变促进胶质母细胞瘤诱导的血管新生机制研究 | 第67-88页 |
1 前言 | 第67-6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68-7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68-69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68-69页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2.2.1 细胞培养、冻存、复苏 | 第69页 |
2.2.2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 | 第69页 |
2.2.3 构建稳定转染稳转NFAT5、SBF2-AS1表达沉默的细胞系及分组 | 第69-70页 |
2.2.4 瞬转miR-338-3p过表达与沉默及分组 | 第70页 |
2.2.5 SBF2-AS1与miR-338-3p共转染 | 第70页 |
2.2.6 稳转EGFL7过表达细胞系,随后与miR-338-3p双重转染 | 第70页 |
2.2.7 胶质瘤条件培养基的制备 | 第70-71页 |
2.2.8 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实验(CCK-8法)、内皮细胞迁移实验及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实验 | 第71页 |
2.2.9 Westernblot | 第71页 |
2.2.10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分析 | 第71页 |
2.2.11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 | 第71页 |
2.2.12 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 | 第71页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71-7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2-85页 |
3.1 NFAT5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WHO临床分级正相关 | 第72-73页 |
3.2 敲减U87及U118细胞中的NFAT5的表达,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诱导的血管新生 | 第73页 |
3.3 SBF2-AS1在胶质瘤中高表达,敲减U87及U118细胞中的SBF2-AS1的表达,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诱导的体外血管新生 | 第73-75页 |
3.4 NFAT5在转录水平促进SBF2-AS1的表达 | 第75-77页 |
3.5 SBF2-AS1参与了NFAT5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诱导的血管新生的调控 | 第77-78页 |
3.6 SBF2-AS1吸附miR-338-3p,而miR-338-3p参与了SBF2-AS1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诱导的血管新生的调控 | 第78-79页 |
3.7 上调miR-338-3p通过靶向EGFL7的3’UTR区抑制EGFL7的表达及分泌 | 第79-81页 |
3.8 上调miR-338-3p通过靶向EGFL7的3’-UTR区抑制EGFL7诱导的胶质母细胞瘤血管新生 | 第81页 |
3.9 敲减NFAT5及SBF2-AS1的表达抑制U87及U118细胞中EGFL7的表达及分泌,但不影响EGFL7的mRNA水平 | 第81-83页 |
3.10 联合敲减NFAT5及SBF2-AS1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移植瘤生长的效果最显著 | 第83-85页 |
4 讨论 | 第85-87页 |
5 结论 | 第87-88页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2页 |
综述 | 第102-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个人简介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