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 第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沥青再生机理及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 第15-21页 |
2.1 沥青的化学组成及老化 | 第15-16页 |
2.1.1 沥青的化学组成 | 第15页 |
2.1.2 沥青的老化机理分析 | 第15-16页 |
2.2 沥青的再生机理分析 | 第16-17页 |
2.2.1 相容性理论 | 第16页 |
2.2.2 组分调节理论 | 第16-17页 |
2.3 旧沥青混合料的分析 | 第17-19页 |
2.3.1 旧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性能 | 第17-19页 |
2.3.2 旧沥青混合料集料性能 | 第19页 |
2.4 小结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上面层用厂拌热再生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21-32页 |
3.1 设计内容和步骤 | 第21-22页 |
3.1.1 上面层厂拌热再生SMA-13混合料的设计要求 | 第21页 |
3.1.2 配合比设计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3.1.3 上面层用厂拌热再生SMA-13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 | 第22页 |
3.2 上面层用厂拌热再生SMA-13沥青混合料设计 | 第22-31页 |
3.2.1 原材料试验 | 第22-26页 |
3.2.2 上面层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 第26-28页 |
3.2.3 上面层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新加沥青用量的确定 | 第28-29页 |
3.2.4 上面层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要求 | 第29-30页 |
3.2.5 配合比设计结果 | 第30-31页 |
3.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上面层用厂拌热再生SMA-13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32-40页 |
4.1 混合料性能试验方案 | 第32页 |
4.2 混合料性能试验 | 第32-39页 |
4.2.1 抗水损害性能分析 | 第32-34页 |
4.2.2 高温性能分析 | 第34-35页 |
4.2.3 低温抗裂性分析 | 第35-36页 |
4.2.4 抗剪性能分析 | 第36-37页 |
4.2.5 疲劳性能分析 | 第37-39页 |
4.3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上面层用厂拌热再生SMA-13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 第40-51页 |
5.1 试验路方案 | 第40页 |
5.2 生产配合比设计 | 第40-42页 |
5.2.1 SMA-13(掺量15%)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 | 第40-41页 |
5.2.2 SMA-13(掺量25%)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 | 第41-42页 |
5.3 上面层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路铺筑 | 第42-47页 |
5.3.1 现场施工情况 | 第42-45页 |
5.3.2 厂拌热再生SMA-13检测数据分析 | 第45-47页 |
5.4 跟踪观测 | 第47-50页 |
5.4.1 跟踪观测方案 | 第47-48页 |
5.4.2 试验路面跟踪观测分析 | 第48-50页 |
5.5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上面层用厂拌热再生SMA-13路面经济效益分析 | 第51-58页 |
6.1 混合料材料成本 | 第51-52页 |
6.2 混合料施工成本 | 第52-54页 |
6.3 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 | 第54-56页 |
6.4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5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8页 |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建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