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1-13页 |
1.1.1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供给与需求非均衡问题较突出 | 第11页 |
1.1.2 现有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配置模式尚未达到最优化 | 第11-12页 |
1.1.3 创新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配置模式是今后发展重点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公共环境服务资源配置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云”管理与应用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3.1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的涵义 | 第17-18页 |
1.3.2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的属性 | 第18-19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1.4.1 公共资源配置理论 | 第19-20页 |
1.4.2“云”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6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1.6.1 理论意义 | 第24-25页 |
1.6.2 实践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配置模式的演变逻辑与发展态势 | 第26-33页 |
2.1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配置模式的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2.1.1 政府:公共环境服务资源的计划配置模式 | 第26-27页 |
2.1.2 市场:公共环境服务资源的市场配置模式 | 第27页 |
2.1.3 社区:公共环境服务资源的志愿配置模式 | 第27-28页 |
2.1.4 多中心:公共环境服务资源的网络配置模式 | 第28-29页 |
2.1.5 网格化:公共环境服务资源的网格配置模式 | 第29页 |
2.2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配置模式的演变逻辑 | 第29-32页 |
2.2.1 配置方式的演变逻辑 | 第30-31页 |
2.2.2 配置路径的演变逻辑 | 第31-32页 |
2.3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配置模式的发展态势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的设计 | 第33-44页 |
3.1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的总体设计 | 第33-36页 |
3.1.1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的运行机理 | 第33-35页 |
3.1.2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的模型状态 | 第35-36页 |
3.2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的要素构成 | 第36-42页 |
3.2.1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的信息平台 | 第36-38页 |
3.2.2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的组织体系 | 第38-40页 |
3.2.3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的工作机制 | 第40-42页 |
3.3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的关系组合 | 第42-44页 |
3.3.1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要素的感知关系 | 第42页 |
3.3.2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要素的协同关系 | 第42-43页 |
3.3.3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要素的引导关系 | 第43页 |
3.3.4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要素的反馈关系 | 第43页 |
3.3.5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要素的共享关系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总体设计的整体性 | 第44-53页 |
4.1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总体设计的合理性 | 第44-48页 |
4.1.1 合乎道理:自组织理论 | 第44-46页 |
4.1.2 遵循规律:“云”运行规律 | 第46-47页 |
4.1.3 符合原则:资源配置原则 | 第47-48页 |
4.2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总体设计的独特性 | 第48-53页 |
4.2.1“云”配置模式优于以往配置模式:科学技术与管理思想交叉融合 | 第48-49页 |
4.2.2“云”配置模式优于以往配置模式:组织机制与自组织机制相结合 | 第49-51页 |
4.2.3“云”配置模式优于以往配置模式:智能化透彻感知,突显智慧性 | 第51-52页 |
4.2.4“云”配置模式优于以往配置模式:要素间联动耦合,体现整体性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要素构成的齐全性 | 第53-62页 |
5.1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要素构成的必要性 | 第53-57页 |
5.1.1 配置主体是“云”配置目标制定与实现的核心要素 | 第53-54页 |
5.1.2 信息平台是“云”配置信息整合与共享的基础要素 | 第54-55页 |
5.1.3 组织体系是“云”配置流程管理和开展的关键要素 | 第55-56页 |
5.1.4 运行机制是“云”配置模式运行与发展的保障要素 | 第56-57页 |
5.2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要素构成的进步性 | 第57-62页 |
5.2.1 合作稳定的配置主体,实现协同化 | 第57-58页 |
5.2.2 智慧感知的信息平台,实现智能化 | 第58-59页 |
5.2.3 权责明晰的组织体系,实现扁平化 | 第59-60页 |
5.2.4 科学透明的运行机制,实现规范化 | 第60-62页 |
第六章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关系组合的系统性 | 第62-69页 |
6.1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关系组合的非线性 | 第62-66页 |
6.1.1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自组织配置关系的动力分析 | 第62-64页 |
6.1.2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自组织配置关系的动力特征 | 第64页 |
6.1.3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自组织配置关系的动力机理 | 第64-66页 |
6.2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关系组合的优越性 | 第66-68页 |
6.2.1 自组织配置关系的复杂网络性 | 第66页 |
6.2.2 自组织配置关系的整体性 | 第66-67页 |
6.2.3 自组织配置关系的智慧性 | 第67页 |
6.2.4 自组织配置关系的涌现性 | 第67页 |
6.2.5 自组织配置关系的耗散性 | 第67-68页 |
6.2.6 自组织配置关系的自主性 | 第68页 |
6.3 城市公共环境服务资源“云”配置模式关系组合的持续性 | 第68-69页 |
6.3.1 要素间的耦合关联能够产生可持续协同效应 | 第68页 |
6.3.2 要素间的耦合关联能够形成可持续自组织状态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