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1 酸沉降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2 我国氮、硫沉降现状及趋势 | 第14-15页 |
1.3 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15-16页 |
1.4 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 | 第16-17页 |
1.4.1 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 | 第16-17页 |
1.4.2 森林凋落物养分释放 | 第17页 |
1.5 酸沉降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17-18页 |
1.6 氮和硫沉降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18-19页 |
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9页 |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 第19-23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3.3.1 样方设置 | 第21页 |
3.3.2 氮、硫沉降模拟方法 | 第21页 |
3.3.3 凋落物的收集与处理 | 第21-22页 |
3.3.4 指标测定方法 | 第22页 |
3.3.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48页 |
4.1 模拟氮、硫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凋落叶质量残留率的影响 | 第23-27页 |
4.1.1 氮沉降对凋落叶质量残留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4.1.2 硫沉降对凋落叶质量残留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4.1.3 氮硫复合沉降对凋落叶质量残留率的影响 | 第25-27页 |
4.2 模拟氮、硫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凋落叶木质素残留率的影响 | 第27-30页 |
4.2.1 氮沉降对凋落叶木质素残留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4.2.2 硫沉降对凋落叶木质素残留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4.2.3 氮硫复合沉降对凋落叶木质素残留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4.3 模拟氮、硫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凋落叶纤维素残留率的影响 | 第30-33页 |
4.3.1 氮沉降对凋落叶纤维素残留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4.3.2 硫沉降对凋落叶纤维素残留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4.3.3 氮硫复合沉降对凋落叶纤维素残留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4.4 模拟氮、硫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凋落叶C残留率的影响 | 第33-37页 |
4.4.1 氮沉降对凋落叶C残留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4.4.2 硫沉降对凋落叶C残留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4.4.3 氮硫复合沉降对凋落叶C残留率的影响 | 第35-37页 |
4.5 模拟氮、硫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凋落叶N残留率的影响 | 第37-40页 |
4.5.1 氮沉降对凋落叶N残留率的影响 | 第37页 |
4.5.2 硫沉降对凋落叶N残留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4.5.3 氮硫复合沉降对凋落叶N残留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4.6 模拟氮、硫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凋落叶P残留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4.6.1 氮沉降对凋落叶P残留率的影响 | 第40页 |
4.6.2 硫沉降对凋落叶P残留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4.6.3 氮硫复合沉降对凋落叶P残留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7 模拟氮、硫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凋落叶C/N、C/P的影响 | 第42-47页 |
4.7.1 氮沉降对凋落叶C/N、C/P的影响 | 第42-44页 |
4.7.2 硫沉降对凋落叶C/N、C/P的影响 | 第44-45页 |
4.7.3 氮硫复合沉降对凋落叶C/N、C/P的影响 | 第45-47页 |
4.8 凋落叶质量残留率与C、N、木质素、纤维素残留率、C/N和C/P的关系 | 第47-48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8-53页 |
5.1 凋落叶分解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 | 第48-49页 |
5.2 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对模拟氮沉、硫沉降的响应 | 第49-50页 |
5.3 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 | 第50-52页 |
5.4 凋落叶C/N、C/P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 | 第52页 |
5.5 凋落叶质量残留率与C、N、木质素、纤维素残留率、C/N和C/P的关系 | 第52-53页 |
6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