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化学论文--环境污染化学论文--水污染化学论文

纳米银和大肠杆菌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共迁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文献综述第10-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7页
        1.1.1 纳米银概述第10页
        1.1.2 纳米银的毒性效应第10页
        1.1.3 地下水体中纳米银的来源及环境影响第10-12页
        1.1.4 纳米银的迁移沉积第12-13页
        1.1.5 水体环境中大肠杆菌的来源第13页
        1.1.6 大肠杆菌的危害第13页
        1.1.7 大肠杆菌的迁移第13-14页
        1.1.8 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机理第14页
        1.1.9 胶体稳定理论(DLVO理论)第14-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第17-22页
        1.2.1 影响纳米银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过程的因素第17-19页
        1.2.2 影响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过程的因素第19-22页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22-23页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页
        1.3.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 技术路线第23-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9页
    2.1 实验试剂第25页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5-26页
    2.3 实验材料第26-30页
        2.3.1 多孔介质填充材料第27-28页
        2.3.2 背景溶液第28页
        2.3.3 纳米银悬浮液第28-29页
        2.3.4 大肠杆菌悬浮液第29-30页
    2.4 静态混合实验第30-32页
        2.4.1 纳米银和大肠杆菌混合电镜分析第30页
        2.4.2 纳米银和大肠杆菌混合Size和Zeta分析第30-31页
        2.4.3 纳米银和大肠杆菌混合紫外分光光谱分析第31-32页
        2.4.4 大肠杆菌滤液对多孔介质填充材料表面电势影响分析第32页
    2.5 动态柱实验第32-37页
        2.5.1 柱子系统第32-34页
        2.5.2 单独迁移实验(SPEs)第34-35页
        2.5.3 共注射迁移实验(CPEs)第35-37页
    2.6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37-39页
        2.6.1 图形绘制第37页
        2.6.2 沉降参数的计算第37-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56页
    3.1 填充介质表征第39页
    3.2 纳米银的表征与单独迁移第39-44页
        3.2.1 纳米银的表征第39-42页
        3.2.2 纳米银的单独迁移过程分析第42-44页
    3.3 大肠杆菌的表征与单独迁移第44-48页
        3.3.1 大肠杆菌的表征第44-46页
        3.3.2 大肠杆菌的单独迁移过程分析第46-48页
    3.4 大肠杆菌滤液对多孔介质的影响第48-49页
    3.5 纳米银与大肠杆菌的相互作用及共迁移第49-56页
        3.5.1 纳米银与杆菌在静态水环境中的相互作用第49-51页
        3.5.2 纳米银与大肠杆菌的共迁移第51-56页
4 讨论第56-58页
    4.1 纳米银的吸附沉降受流速与介质粒径的影响分析第56页
    4.2 纳米银的阻塞沉降受流速与介质粒径特征的影响分析第56-57页
    4.3 大肠杆菌迁移因素分析第57页
    4.4 纳米银和大肠杆菌共迁移分析第57-58页
5 结论第58-59页
6 创新点与展望第59-60页
    6.1 创新点第59页
    6.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andsat影像的成都市温江区地表热环境变化研究
下一篇:后排乘员伤害及其动力学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