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气象学论文

基于Landsat影像的成都市温江区地表热环境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10-14页
        1.2.1 热岛效应的监测历史第10页
        1.2.2 热岛效应观测方法第10-11页
        1.2.3 热环境遥感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4 地表温度和土地覆被关系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5 成都地区地表热环境研究现状第14页
    1.3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页
        1.4.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6-2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6-17页
    2.2 研究数据的选择及预处理第17-19页
        2.2.1 遥感数据的选取第17页
        2.2.2 遥感数据预处理第17-19页
    2.3 地类信息提取第19页
        2.3.1 分类体系的构建第19页
        2.3.2 影像解译第19页
    2.4 地表温度反演第19-24页
        2.4.1 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的选取第19-20页
        2.4.2 辐射传输方程法第20-21页
        2.4.3 地表温度反演流程第21页
        2.4.4 参数计算第21-23页
        2.4.5 地表温度计算第23-24页
    2.5 地表热环境研究方法第24-26页
        2.5.1 热力景观等级划分第24页
        2.5.2 热力景观格局分析指数选择第24-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37页
    3.1 温江区地表热环境分析第26-31页
        3.1.1 温江区地表热环境的定性分析第26-27页
        3.1.2 温江区地表热环境的定量分析第27-31页
    3.2 地表热环境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关系第31-35页
        3.2.1 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解译结果分析第31-33页
        3.2.2 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地表温度统计第33页
        3.2.3 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热力景观的影响程度第33-35页
        3.2.4 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第35页
    3.3 温江区地表热环境改善措施第35-37页
        3.3.1 着力打造绿化体系第35-36页
        3.3.2 科学布局水体景观第36页
        3.3.3 优化城市用地和产业配置第36-37页
4. 结论与展望第37-39页
    4.1 结论第37-38页
    4.2 展望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市区家庭灰尘中痕量元素含量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下一篇:纳米银和大肠杆菌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共迁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