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1.1 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的转录因子 | 第15-16页 |
1.2 植物逆境应答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16-27页 |
1.2.1 bZIP转录因子 | 第16-17页 |
1.2.2 MYB转录因子 | 第17-18页 |
1.2.3 WRKY转录因子 | 第18页 |
1.2.4 NAC转录因子 | 第18-19页 |
1.2.5 AP2/EREBP家族转录因子 | 第19-21页 |
1.2.6 DREB转录因子 | 第21-22页 |
1.2.7 DREB/CBF转录因子的功能 | 第22-27页 |
1.3 DREB/CBF转录调控研究 | 第27-28页 |
1.3.1 低温信号诱导DREB/CBF表达 | 第27页 |
1.3.2 生物钟信号调控DREB/CBF表达 | 第27-28页 |
1.4 论文选题的依据 | 第28-29页 |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甜荞抗逆相关FEDREB1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的研究 | 第30-48页 |
2.1 材料 | 第30-32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2.1.2 菌株和载体 | 第30页 |
2.1.3 酶与生化试剂 | 第30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2.1.5 引物合成与DNA测序 | 第31-32页 |
2.2 方法 | 第32-40页 |
2.2.1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32页 |
2.2.2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32-33页 |
2.2.3 甜荞DREB同源基因 3'RACE扩增 | 第33-35页 |
2.2.4 甜荞DREB同源基因的 5'RACE | 第35-36页 |
2.2.5 甜荞DREB同源基因全长cDNA序列克隆 | 第36-37页 |
2.2.6 蛋白质序列比对及系统发生分析 | 第37页 |
2.2.7 甜荞DREB基因的基因组DNA结构分析 | 第37页 |
2.2.8 FeDREB1 表达特性分析 | 第37-4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2.3.1 植物总RNA的质量分析 | 第40页 |
2.3.2 甜荞FeDREB1 基因克隆 | 第40-41页 |
2.3.3 蛋白同源比对及分子系统发生分析 | 第41-43页 |
2.3.4 FeDREB蛋白的空间结构预测 | 第43-44页 |
2.3.5 甜荞FeDREB1 在基因组中的序列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2.3.6 甜荞FeDREB1 基因受不同胁迫的表达分析 | 第45-46页 |
2.4 讨论 | 第46-47页 |
2.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甜荞FEDREB1 转录因子的结合特性和激活特性研究 | 第48-57页 |
3.1 材料 | 第48-50页 |
3.1.1 试剂 | 第48页 |
3.1.2 菌种和质粒 | 第48-49页 |
3.1.3 培养基配方 | 第49页 |
3.1.4 酵母单杂交实验(Yeast One-hybrid system,Y1H)中的试剂 | 第49-50页 |
3.2 方法 | 第50-52页 |
3.2.1 PCR、酶切、回收、连接和转化 | 第50页 |
3.2.2 载体构建 | 第50-52页 |
3.3 结果 | 第52-56页 |
3.3.1 酵母单杂交系统中pAD-FeDREB1 重组质粒 | 第52-53页 |
3.3.2 酵母单杂交系统中重组质粒pBridge BD-FeDREB1 | 第53页 |
3.3.3 FeDREB1 蛋白与DRE作用结合特性 | 第53-55页 |
3.3.4 FeDREB1 蛋白的转录激活特性的研究 | 第55-56页 |
3.4 讨论 | 第56页 |
3.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甜荞FEDREB1 转录因子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57-62页 |
4.1 材料 | 第57-58页 |
4.1.1 试剂 | 第57页 |
4.1.2 仪器 | 第57页 |
4.1.3 质粒构建 | 第57-58页 |
4.2 方法 | 第58-59页 |
4.2.1 亚细胞定位检测 | 第58-59页 |
4.2.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59页 |
4.3 结果 | 第59-60页 |
4.3.1 重组质粒pBI221-GFP-FeDREB1 的构建 | 第59页 |
4.3.2 融合表达载体的基因枪转化及FeDREB1 亚细胞定位 | 第59-60页 |
4.4 讨论 | 第60-61页 |
4.5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甜荞FEDREB1 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62-85页 |
5.1 材料 | 第62页 |
5.1.1 植物材料 | 第62页 |
5.1.2 菌株和载体 | 第62页 |
5.1.3 引物合成与DNA测序 | 第62页 |
5.1.4 试剂 | 第62页 |
5.1.5 仪器 | 第62页 |
5.2 方法 | 第62-71页 |
5.2.1 载体构建 | 第62-63页 |
5.2.2 FeDREB1 的PCR扩增与T载体构建 | 第63-64页 |
5.2.3 载体与目的基因的酶切、连接和转化 | 第64页 |
5.2.4 pBI121- FeDREB1 导入农杆菌 | 第64-65页 |
5.2.5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化 | 第65-66页 |
5.2.6 拟南芥阳性转化苗的筛选 | 第66页 |
5.2.7 拟南芥阳性转化苗的PCR鉴定 | 第66-68页 |
5.2.8 35S::FeDREB1 转基因拟南芥抗冻性的鉴定 | 第68页 |
5.2.9 35S::FeDREB1 转基因拟南芥在赤霉素(GA3)处理下的抗低温性鉴定 | 第68页 |
5.2.10 35S::FeDREB1 转基因拟南芥抗旱性的鉴定 | 第68-69页 |
5.2.11 35S::FeDREB1 转基因拟南芥抗性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69页 |
5.2.12 35S::FeDREB1 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发芽对脱落酸(ABA)的反应 | 第69页 |
5.2.13 35S::FeDREB1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对赤霉素(GA3)的反应 | 第69-70页 |
5.2.14 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35S:: FeDREB1 植株基因表达 | 第70-71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71-81页 |
5.3.1 35S::FeDREB1 转基因拟南芥鉴定 | 第71-73页 |
5.3.2 35S::FeDREB1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抗冻性鉴定 | 第73-74页 |
5.3.3 赤霉素(GA3)对 35S::FeDREB1 拟南芥抗冻性影响 | 第74-76页 |
5.3.4 35S::FeDREB1 转基因植株抗旱性鉴定 | 第76-77页 |
5.3.5 35S::FeDREB1 拟南芥植株生理指标测定 | 第77-78页 |
5.3.6 35S::FeDREB1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表型及其对GA3的反应 | 第78-79页 |
5.3.7 35S::FeDREB1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种子对ABA的反应 | 第79-80页 |
5.3.8 FeDREB1 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激活了ABA依赖和非ABA依赖抗逆基因 | 第80-81页 |
5.4 讨论 | 第81-83页 |
5.5 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FEDREB1 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85-97页 |
6.1 材料 | 第85-86页 |
6.1.1 植物材料 | 第85页 |
6.1.2 试剂 | 第85页 |
6.1.3 仪器 | 第85-86页 |
6.2 方法 | 第86-88页 |
6.2.1 甜荞基因组DNA提取 | 第86页 |
6.2.2 甜荞FeDREB1 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 | 第86页 |
6.2.3 甜荞FeDREB1 启动子 5'端缺失区段植物瞬时表达载体构建 | 第86-87页 |
6.2.4 烟草培养及瞬时转化 | 第87-88页 |
6.2.5 GUS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定量分析 | 第88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88-94页 |
6.3.1 染色体步移用DNA提取和瞬时表达载体构建 | 第88-89页 |
6.3.2 FeDREB1 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89-92页 |
6.3.3 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 | 第92-93页 |
6.3.4 GUS活性的荧光定量 | 第93-94页 |
6.4 讨论 | 第94-96页 |
6.5 小结 | 第96-9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0页 |
7.1 结论 | 第97页 |
7.2 创新点 | 第97-98页 |
7.3 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4页 |
缩略词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作者简介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