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理论价值 | 第9页 |
2.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概述 | 第14-18页 |
(一)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内涵 | 第14-15页 |
(二)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作用 | 第15-16页 |
(三)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特点 | 第16-18页 |
二、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意义及有利条件 | 第18-21页 |
(一) 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意义 | 第18-20页 |
1.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 第18页 |
2.有利于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18-19页 |
3.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 第19页 |
4.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第19-20页 |
5.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 第20页 |
(二) 思想政治课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的有利条件 | 第20-21页 |
1.教学基础: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要求 | 第20页 |
2.情感基础:高中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荣誉感 | 第20-21页 |
3.历史基础与政策支持 | 第21页 |
三、思想政治课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现状与分析 | 第21-27页 |
(一) 思想政治课中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现状 | 第21-25页 |
1.已取得的成果 | 第21-24页 |
2.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二) 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25-27页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路径 | 第27-35页 |
(一)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认识 | 第27-29页 |
1.更新教学理念 | 第27页 |
2.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 第27-28页 |
3.形成批判精神 | 第28页 |
4.加强教学交流 | 第28-29页 |
(二) 落实教学目标,定位课堂内容 | 第29-31页 |
1.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 第29-30页 |
2.准确把握重难点 | 第30-31页 |
(三) 活用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 第31-33页 |
1.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自觉主动精神 | 第31页 |
2.善用情境体验法,创设生动情境 | 第31-32页 |
3.活用探究式教学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 第32-33页 |
(四) 完善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 第33-35页 |
1.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33页 |
2.评价内容多样性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注释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