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三峡库区奉节县坡耕地与撂荒地空间格局分析

中文摘要第5-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1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坡耕地空间分布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坡耕地撂荒研究现状第14页
        1.2.3 撂荒地空间分布研究现状第14页
        1.2.4 坡耕地撂荒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5 三峡库区坡耕地与撂荒地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19页
        1.3.1 研究目标第16页
        1.3.2 研究主要内容第16-17页
        1.3.3 研究方法第17页
        1.3.4 技术路线第17页
        1.3.5 研究特色及创新第17-19页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第19-26页
    2.1 地理位置第19页
    2.2 自然条件第19-22页
        2.2.1 地形地貌第19-20页
        2.2.2 气候条件第20页
        2.2.3 水文条件第20-21页
        2.2.4 土壤第21页
        2.2.5 植被第21-22页
        2.2.6 自然资源第22页
    2.3 社会经济条件第22页
        2.3.1 产业结构第22页
        2.3.2 基础设施第22页
    2.4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第22-26页
        2.4.1 数据来源第22-23页
        2.4.2 数据预处理第23页
        2.4.3 坡耕地和撂荒地解译第23-26页
3 坡耕地及撂荒地空间分布特征第26-41页
    3.1 研究方法第26-28页
        3.1.1 地貌分区法第26页
        3.1.2 点格局分析法第26-27页
        3.1.3 核密度分析法第27页
        3.1.4 基于核密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第27-28页
    3.2 基于地貌分区的坡耕地和撂荒地空间分布特征第28-32页
        3.2.1 坡耕地和撂荒地的数量特征第28-29页
        3.2.2 同一地貌分区内坡耕地和撂荒地分布特征第29-30页
        3.2.3 各地貌分区内坡耕地空间分布特征第30-31页
        3.2.4 各地貌分区内撂荒地空间分布特征第31-32页
    3.3 基于乡镇的坡耕地和撂荒地空间特征第32-41页
        3.3.1 各乡镇坡耕地和撂荒地面积分布特征第33-35页
        3.3.2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坡耕地和撂荒地空间分布特征第35-38页
        3.3.3 各乡镇坡耕地撂荒的原因分析第38-41页
4 坡耕地与撂荒地空间耦合关系第41-54页
    4.1 研究方法第41-42页
        4.1.1 空间单元网格分析法第41页
        4.1.2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坡耕地与撂荒地耦合类型判定第41-42页
        4.1.3 农村居民点规模的划分第42页
        4.1.4 缓冲区分析第42页
    4.2 基于单元网格的坡耕地和撂荒地空间特征第42-49页
        4.2.1 坡耕地和撂荒地密度空间分异第42-46页
        4.2.2 坡耕地和撂荒地用地比重空间分异第46-49页
    4.3 基于双变量自相关的坡耕地和撂荒地空间关系分析第49-54页
        4.3.1 坡耕地和撂荒地空间耦合第49页
        4.3.2 坡耕地和撂荒地空间耦合类型的判定第49-50页
        4.3.3 坡耕地和撂荒地空间分布模式第50-54页
5 坡耕地及撂荒地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第54-71页
    5.1 研究方法第54-55页
        5.1.1 缓冲区分析第54页
        5.1.2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第54-55页
    5.2 高程对坡耕地和撂荒地分布及景观格局的影响第55-58页
        5.2.1 各高程带坡耕地和撂荒地面积分布第55-56页
        5.2.2 海拔影响下坡耕地和撂荒地景观格局第56-58页
    5.3 坡度对坡耕地和撂荒地分布及景观格局的影响第58-62页
        5.3.1 各坡度带坡耕地和撂荒地面积分布第58-61页
        5.3.2 坡度影响下坡耕地和撂荒地景观格局第61-62页
    5.4 岩性对坡耕地和撂荒地分布及景观格局的影响第62-65页
        5.4.1 各岩性区坡耕地和撂荒地面积分布第62-64页
        5.4.2 岩性影响下坡耕地和撂荒地的景观格局第64-65页
    5.5 道路对坡耕地和撂荒地分布及景观格局的影响第65-67页
        5.5.1 各道路缓冲区内坡耕地和撂荒地面积分布第65-66页
        5.5.2 道路影响下坡耕地和撂荒地的景观格局第66-67页
    5.6 农村居民点对坡耕地和撂荒地分布及景观格局的影响第67-71页
        5.6.1 各农村居民点缓冲区内坡耕地和撂荒地面积分布第67-69页
        5.6.2 农村居民点影响下坡耕地和撂荒地的景观格局第69-71页
6 坡耕地撂荒的时空演变——以草堂镇为例第71-81页
    6.1 研究区概况第71-72页
    6.2 方法第72页
        6.2.1 缓冲区分析第72页
        6.2.2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第72页
        6.2.3 撂荒地不同年限的判定第72页
    6.3 研究区坡耕地和撂荒地时空演变第72-75页
        6.3.1 坡耕地和撂荒地数量变化特征第72-73页
        6.3.2 坡耕地和撂荒地空间变化特征第73-74页
        6.3.3 各类撂荒地空间格局特征第74-75页
    6.4 草堂镇撂荒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5-81页
        6.4.1 地形对撂荒地空间分布的影响第75-78页
        6.4.2 撂荒地的交通条件分析第78-79页
        6.4.3 撂荒地的耕作距离分析第79-8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7.1 主要结论第81-82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1页
附录A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欧盟20国2007-2015年面板数据的分析
下一篇:村域尺度耕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化分析--以广河县101个行政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