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Summary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3 研究概况小结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4-18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2.2 自然概况 | 第14-16页 |
2.2.1 气候条件 | 第14-15页 |
2.2.2 地质地貌 | 第15页 |
2.2.3 河流水系 | 第15页 |
2.2.4 植被 | 第15页 |
2.2.5 土壤 | 第15-16页 |
2.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6页 |
2.4 土地利用概况 | 第16-17页 |
2.5 耕地利用概况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研究数据与方法 | 第18-24页 |
3.1 研究数据 | 第1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3.2.1 评价指标构建 | 第18-19页 |
3.2.2 改进熵值法 | 第19-20页 |
3.2.3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0页 |
3.2.4 时空差异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3.2.5 障碍度诊断 | 第22-24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53页 |
4.1 村域耕地利用效益研究 | 第24-35页 |
4.1.1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 | 第24-27页 |
4.1.2 协调度模型计算结果 | 第27-30页 |
4.1.3 耕地利用效益和协调度聚类分区 | 第30-35页 |
4.2 村域耕地利用效益时序变化特征 | 第35-38页 |
4.2.1 整体分类指数变化分析 | 第35-36页 |
4.2.2 各行政村综合指数变化分析 | 第36-38页 |
4.3 村域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分异特征 | 第38-46页 |
4.3.1 村域耕地利用效益总体特征 | 第38-43页 |
4.3.2 村域耕地利用效益总体分异趋势—GDI指数 | 第43-45页 |
4.3.3 村域耕地利用效益空间集聚特征 | 第45-46页 |
4.4 障碍度诊断结果 | 第46-53页 |
4.4.1 村域耕地利用的障碍因子—基于障碍度诊断 | 第46-49页 |
4.4.2 村域耕地利用的障碍因子—基于实地访谈 | 第49-53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3-58页 |
5.1 讨论 | 第53-54页 |
5.2 结论 | 第54-55页 |
5.3 对策与建议 | 第55-56页 |
5.4 创新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