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支化聚酯的合成、改性及药控释放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超支化聚合物的发展简史 | 第9页 |
·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 第9-12页 |
·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 | 第9-11页 |
·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能 | 第11-12页 |
·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2-18页 |
·缩聚反应 | 第13-14页 |
·自缩合乙烯基聚合 | 第14-15页 |
·原子转移聚合 | 第15-16页 |
·质子转移聚合 | 第16-17页 |
·开环聚合 | 第17-18页 |
·超支化聚合物的应用 | 第18-20页 |
·在涂料方面的应用 | 第18-19页 |
·在药物缓释剂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在聚合物改性方面的应用 | 第20页 |
·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 | 第20页 |
·超支化聚合物的改性 | 第20-22页 |
·封端改性 | 第20-21页 |
·接枝改性 | 第21-22页 |
·超支化聚合物的展望 | 第22-23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超支化聚酯的研究状况 | 第23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3-25页 |
2 超支化聚酯的制备及表征 | 第25-40页 |
·实验药品和设备 | 第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超支化聚酯的制备及表征 | 第25-29页 |
·超支化聚酯的制备 | 第25-27页 |
·超支化聚酯的纯化 | 第27-28页 |
·超支化聚酯的表征 | 第28页 |
·酯化率的测定 | 第28-29页 |
·试剂的确定 | 第29-31页 |
·柠檬酸的选择 | 第29页 |
·SOCl_2的选择 | 第29-30页 |
·溶剂的选择 | 第30页 |
·吡啶的选择 | 第30-31页 |
·实验原理 | 第31-32页 |
·超支化聚酯的表征结果 | 第32-37页 |
·红外谱图分析 | 第32-33页 |
·核磁谱图分析 | 第33-36页 |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 第36页 |
·DSC分析 | 第36-37页 |
·酯化率的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聚合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 第37页 |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聚合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超支化聚酯的改性及表征 | 第40-45页 |
·实验制备 | 第40-41页 |
·超支化聚酯的改性 | 第40-41页 |
·改性后超支化聚酯的表征 | 第41页 |
·结果讨论 | 第41-44页 |
·改性机理 | 第41-42页 |
·红外谱图分析 | 第42页 |
·核磁谱图分析 | 第42-43页 |
·改性前后的溶解性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改性后超支化聚酯的聚集及表征 | 第45-50页 |
·缓冲溶液和超支化胶束的配置 | 第45-46页 |
·配置缓冲溶液 | 第45页 |
·超支化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胶束形貌检测 | 第45-46页 |
·实验机理 | 第46-47页 |
·超支化聚酯载体的确定 | 第46页 |
·改性后超支化聚酯的聚集 | 第46-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溶剂对自组装形态的影响 | 第47-48页 |
·超支化聚酯浓度对胶束粒径的影响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改性后超支化聚酯对氯尼达明的控释研究 | 第50-60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0页 |
·超支化聚酯的控释过程 | 第50-52页 |
·氯尼达明标准溶液的配置 | 第50页 |
·氯尼达明-超支化聚酯混合物(即载药胶束)的制备 | 第50-51页 |
·载药胶束释放行为的研究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控释原理 | 第52页 |
·氯尼达明的标准曲线 | 第52-55页 |
·超支化聚酯对氯尼达明的控制释放 | 第55-57页 |
·药物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 第57-58页 |
·载药前后胶束粒径对比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6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