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背景介绍 | 第10-12页 |
1.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第10-11页 |
1.1.2 北斗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的紧迫性 | 第11-12页 |
1.2 北斗系统抗干扰技术介绍及其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北斗系统主要抗干扰技术介绍 | 第12-13页 |
1.2.2 北斗自适应抗干扰阵列天线去耦合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北斗抗干扰阵列天线相关理论技术基础 | 第17-30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微带天线理论基础及设计技术 | 第17-22页 |
2.2.1 微带天线的定义和辐射机理 | 第17-18页 |
2.2.2 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2.2.3 矩形微带贴片天线设计方法 | 第20-22页 |
2.3 抗干扰天线阵列设计技术 | 第22-26页 |
2.3.1 阵元数目 | 第22-23页 |
2.3.2 阵元间距 | 第23页 |
2.3.3 阵列布局类型 | 第23-26页 |
2.4 阵列互耦效应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2.4.1 互耦效应的散射参数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2.4.2 互耦效应的阻抗参数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北斗抗干扰阵列天线单元设计与组阵研究 | 第30-44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北斗抗干扰阵列天线单元设计 | 第30-40页 |
3.2.1 天线指标要求及重难点问题分析 | 第30-31页 |
3.2.2 单元天线的设计方案 | 第31-33页 |
3.2.3 天线设计过程 | 第33-39页 |
3.2.4 天线实测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39-40页 |
3.3 单元天线组阵及抗干扰技术探究 | 第40-43页 |
3.3.1 单元天线组阵探讨 | 第40-41页 |
3.3.2 阵列抗干扰技术探讨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二元北斗抗干扰阵列互耦影响及互耦消除 | 第44-64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阵列互耦的机理分析及其影响 | 第44-46页 |
4.2.1 阵列互耦机理的分析 | 第44-45页 |
4.2.2 阵列耦合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基于去耦网络的二元单馈微带天线阵列去耦研究 | 第46-59页 |
4.3.1 去耦网络模型的理论推导 | 第46-47页 |
4.3.2 二元单馈微带天线的去耦网络设计 | 第47-59页 |
4.4 基于去耦网络的二元双馈微带天线阵列去耦分析 | 第59-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基于本征模去耦理论的四元微带天线阵列去耦研究 | 第64-74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四元单馈微带天线阵列耦合机理分析 | 第64-68页 |
5.3 基于本征模去耦理论的四元单馈圆极化微带天线阵列去耦研究 | 第68-73页 |
5.3.1 基于本征模去耦网络的理论模型 | 第68-69页 |
5.3.2 单馈圆极化四元微带天线阵列去耦实例分析 | 第69-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