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3. 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9-20页 |
一、共享经济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一)共享经济的概念 | 第20-21页 |
(二)共享经济的本质 | 第21页 |
(三)共享经济的实现条件 | 第21-22页 |
1. 存在闲置资源 | 第21页 |
2. 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 第21页 |
3. 良好的信用和监管机制 | 第21-22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2页 |
2. 马克思资本集中理论 | 第22-23页 |
3. 马克思分工协作理论 | 第23-25页 |
二、共享经济是新型合作经济 | 第25-30页 |
(一)共享经济是一种合作经济 | 第25-27页 |
1. 合作的内涵 | 第25页 |
2. 共享经济参与主体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 | 第25-26页 |
3. 合作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断深化 | 第26-27页 |
(二)共享经济的合作目的——降低交易成本 | 第27页 |
(三)共享经济的合作领域——拓宽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 | 第27-28页 |
(四)共享经济的制度安排——信用制度 | 第28-29页 |
(五)共享经济的合作方式——产权结构分离促成新的协作关系 | 第29-30页 |
三、共享经济中市场主体的合作现状—以“滴滴出行”为例 | 第30-39页 |
(一)共享经济的案例选取 | 第30-33页 |
1. 交通领域的选取 | 第30-31页 |
2. 交通领域中出行平台的选取 | 第31-33页 |
(二)“滴滴出行”市场主体的合作目的 | 第33-34页 |
(三)合作的制度安排 | 第34-35页 |
(四)“滴滴出行”的合作方式 | 第35-37页 |
1. 合作的组织形式 | 第35页 |
2. 合作的实现方式 | 第35-36页 |
3. 合作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36-37页 |
(五)共享经济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四、共享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39-43页 |
(一)与现有制度安排不相适应 | 第39-41页 |
1. 与现有法律法规不相适应 | 第39-40页 |
2. 与现行的监管制度不相适应 | 第40-41页 |
(二)冲击传统经济利益,引发竞争乱象 | 第41页 |
(三)信用问题频发 | 第41-42页 |
(四)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凸显 | 第42-43页 |
五、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途径 | 第43-48页 |
(一)完善现有法律和监管制度 | 第43-44页 |
1. 坚持“审慎”、“包容”的立法态度 | 第43-44页 |
2. 创新行政监管模式 | 第44页 |
(二)合作共赢,实现传统产业的自我改造和升级 | 第44-45页 |
1. 利用“互联网+”,实现企业自我改造 | 第44-45页 |
2. 合作共赢,升级传统产业 | 第45页 |
(三)完善信用体系构建 | 第45-46页 |
1. 大力发挥民间征信的重要作用 | 第45-46页 |
2. 将政府征信与民间征信适当结合,实现合力监管 | 第46页 |
(四)加强共享平台信息安全管理 | 第46-4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学位攻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