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冲击锤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第一章 概述 | 第7-14页 |
1.1 引言 | 第7-9页 |
1.2 气动冲击锤的发展 | 第9-11页 |
1.3 本文选题的意义及研究重点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冲击锤系统的理论研究 | 第14-39页 |
2.1 冲击锤的方案设计及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2.1.1 冲击锤的方案设计 | 第14页 |
2.1.2 冲击锤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2.2 冲击锤工作机理的定性研究 | 第15-18页 |
2.3 冲击锤系统动特性研究 | 第18-36页 |
2.3.1 冲击锤系统及关于冲击锤系统的假设 | 第18-19页 |
2.3.2 气腔内气体压力动特性的研究 | 第19-23页 |
2.3.3 进、排气通路流量特性分析 | 第23-29页 |
2.3.4 进、排气通路有效面积的确定 | 第29-33页 |
2.3.5 进、排气通路对气腔容积的影响 | 第33-35页 |
2.3.6 气体漏失量的计算 | 第35-36页 |
2.3.7 冲击锤系统活塞运动微分方程 | 第36页 |
2.4 小结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冲击锤系统计算机仿真研究 | 第39-66页 |
3.1 冲击锤系统计算机仿真 | 第39-45页 |
3.1.1 仿真方法 | 第39-40页 |
3.1.2 程序设计 | 第40-45页 |
3.2 YH300型夯管锤现场试验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51页 |
3.2.1 双密封环冲击锤仿真 | 第45-46页 |
3.2.2 单密封环冲击锤仿真 | 第46-49页 |
3.2.3 冲击锤现场试验 | 第49-50页 |
3.2.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3.3 冲击锤性能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 | 第51-64页 |
3.3.1 程序设计 | 第51-52页 |
3.3.2 性能影响因素的仿真分析 | 第52-64页 |
3.4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冲击锤系统优化设计 | 第66-74页 |
4.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6-68页 |
4.1.1 设计变量的确定 | 第66-67页 |
4.1.2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67页 |
4.1.3 约束条件的选择 | 第67-68页 |
4.2 冲击锤的优化方法 | 第68-72页 |
4.2.1 复形调优法简述 | 第68-70页 |
4.2.2 程序设计 | 第70-72页 |
4.3 YH300型冲击锤的优化设计 | 第72-74页 |
4.3.1 优化设计原始数据 | 第72-73页 |
4.3.2 优化结果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冲击锤的应用 | 第74-76页 |
5.1 概述 | 第74页 |
5.2 工程实例 | 第74-75页 |
5.3 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 谢 | 第82-83页 |
作者近期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