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论文--中国武术论文

武术的技击性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西北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1页
    1.1 导言第9-10页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第10页
        1.2.1 研究对象第10页
        1.2.2 研究方法第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1页
        1.3.1 论文所涉及的概念第11页
    1.4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2 人类攻击行为研究第11-16页
    2.1 攻击行为概念的界定第13页
    2.2 攻击性行为的理论第13-15页
        2.2.1 生物学派理论第13-14页
        2.2.2 社会生态学派理论第14-15页
        2.2.3 社会认知学派理论第15页
    2.3 攻击行为的特征第15-16页
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攻击行为的实验测定及结果分析第16-24页
    3.1 罗夏墨迹测验及结果分析第16-19页
        3.1.1 罗夏墨迹测验介绍第16页
        3.1.2 罗夏测验测量攻击的指标分类第16-17页
        3.1.3 罗夏实验测验的效能及结果第17-18页
        3.1.4 罗夏墨迹测验的材料及实验对象第18页
        3.1.5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18-19页
    3.2 内隐联想测验及结果分析第19-24页
        3.2.1 内隐联想测验概念第19-20页
        3.2.2 内隐联想测验的原理及其基本过程第20页
        3.2.3 内隐联想测验性能第20页
        3.2.4 内隐联想测验的材料及对象第20-21页
        3.2.5 内隐联想测验实验程序第21-22页
        3.2.6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22-24页
    3.3 实验测定结果的对比分析第24页
4 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第24-27页
    4.1 青少年学生的生理特征及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第24-26页
        4.1.1 青少年学生的生理特征第24-25页
        4.1.2 青少年学生产生攻击行为的机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第25-26页
    4.2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第26-27页
        4.2.1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第26页
        4.2.2 青少年学生产生攻击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第26-27页
5 青少年学生攻击行为的社会特征及影响因素第27-29页
    5.1 青少年学生攻击行为表现的特点第27-28页
    5.2 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第28页
    5.3 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环境影响第28-29页
6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身心特征及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第29-31页
    6.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身心特征第29-30页
    6.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第30-31页
7 武术的技击性第31-36页
    7.1 武术的历史发展及本质特征第31-33页
    7.2 武术现在的发展状况及特征第33-36页
        7.2.1 竞技武术的发展状况及特点第34-35页
        7.2.2 传统武术的发展状况及特点第35-36页
8 武术的技击性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第36-37页
9 中华武德对习武者的干预影响第37-41页
10 结论与建议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附件第44-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残疾儿童教育之中美比较
下一篇: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以兰州市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