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一) 关于政府能力的论述 | 第12-17页 |
(二) 关于公共服务能力的论述 | 第17-19页 |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9页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页 |
六、研究的框架体系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21-35页 |
第一节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 第21-25页 |
一、政府能力 | 第21-22页 |
二、公共服务能力 | 第22-24页 |
三、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5-31页 |
一、公共选择理论 | 第25-26页 |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6-29页 |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9-31页 |
第三节 三种理论对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的启示 | 第31-35页 |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启示 | 第31-32页 |
二、新公共管理的启示 | 第32-33页 |
三、新公共服务的启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城市政府的角色与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以兰州市为例) | 第35-49页 |
第一节 城市及城市公共品的特点 | 第35-37页 |
一、城市及其城市政府的特点和功能 | 第35-36页 |
二、城市公共品的特点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城市管理的特点以及城市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37-39页 |
一、城市管理的特点 | 第37-38页 |
二、城市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城市政府公共服务的现状 | 第39-49页 |
一、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总体现状 | 第39-41页 |
二、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以兰州市为例) | 第41-49页 |
第四章 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 第49-54页 |
第一节 城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落后 | 第49-50页 |
一、公共服务体制僵化 | 第49页 |
二、公共事业体制限制社会资金进入 | 第49页 |
三、公共产品分配不公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城市政府对公共服务财力投入不足 | 第50-52页 |
一、教育 | 第50-51页 |
二、社会保障 | 第51页 |
三、医疗 | 第51页 |
四、公共服务的其他领域 | 第51-52页 |
第三节 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薄弱 | 第52-54页 |
一、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需结构失衡 | 第52-53页 |
二、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资金短缺 | 第53页 |
三、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缺乏制度保障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 第54-67页 |
第一节 城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 第54-61页 |
一、城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 | 第54-56页 |
二、城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化 | 第56-59页 |
三、城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法制化 | 第59-61页 |
第二节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 | 第61-64页 |
一、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 第62-63页 |
二、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 第63页 |
三、完善市场机制的公共财政 | 第63-64页 |
第三节 社区公共服务:政府社会管理的新载体 | 第64-67页 |
一、扩大基层社区民主参与 | 第64-65页 |
二、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 | 第65-66页 |
三、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法制化供给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