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周代婚姻礼俗
目录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诗经与周代婚姻礼俗 | 第11-15页 |
一、 婚姻礼俗的起源 | 第11-13页 |
二、 《诗经》与周代婚姻礼俗的关系 | 第13-15页 |
(一) 《诗经》与周礼的关系 | 第13-14页 |
(二) 《诗经》反映周代婚姻礼俗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诗经》展现的婚姻礼俗 | 第15-40页 |
一、 婚前之礼 | 第15-26页 |
(一) 约会之礼 | 第15-18页 |
(二) 互赠之礼 | 第18-22页 |
(三) 教成之礼 | 第22-23页 |
(四) 婚期与“昏时”行礼 | 第23-26页 |
二、 婚时之礼 | 第26-31页 |
(一) 亲迎之礼 | 第26-28页 |
(二) 哭嫁 | 第28-30页 |
(三) 禁乐之礼 | 第30-31页 |
(四) 合卺之礼 | 第31页 |
三、 婚后之礼 | 第31-35页 |
(一) 三月庙见之礼 | 第31-33页 |
(二) 返马之礼 | 第33页 |
(三) 归宁之礼 | 第33-35页 |
四、 婚姻的背弃 | 第35-40页 |
(一) 《诗经》中的弃妇诗 | 第35页 |
(二) 弃妇被弃的原因 | 第35-40页 |
第三章 《诗经》中表现的婚姻礼俗观念 | 第40-51页 |
一、 天命观 | 第40-42页 |
(一) 祭祀高禖 | 第40-41页 |
(二) “问名”、“纳吉”和“请期” | 第41-42页 |
二、 择偶观 | 第42-47页 |
(一) 注重阶层等级 | 第42-43页 |
(二) 审美情趣 | 第43-47页 |
三、 生育观 | 第47-51页 |
(一) 强烈的生育欲望 | 第47-48页 |
(二) 多子多孙的期盼 | 第48-50页 |
(三) 不重生女重生男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周代婚姻礼俗的特点 | 第51-58页 |
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第51-53页 |
(一) 父母之命 | 第51-52页 |
(二) 媒妁之言 | 第52-53页 |
二、 男尊女卑,夫权至上 | 第53-55页 |
三、 同姓不婚 | 第55-58页 |
(一) 优生说及伦理道德说 | 第55-56页 |
(二) “附远厚别”的政治目的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