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工程论文--水质工程论文

生物絮团技术在海水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引言第14-26页
 一、水产养殖模式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第15-17页
  1、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第15页
  2、生物安全—零交换水系统养殖模式第15-17页
  3、生物絮团健康养殖模式第17页
 二、水产养殖池塘的生态特征第17-20页
  1、水产养殖池内有毒氮的来源第17-18页
  2、水产养殖池内有毒氮排除第18-20页
  3、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水体特征第20页
 三、生物絮团技术的原理第20-24页
  1.C/N 比的含义第21页
  2.C/N 比值对异养菌利用氮的效率的影响第21页
  3、提高C/N 比的策略第21-22页
  4、碳源添加量第22页
  5、碳源添加种类第22页
  6、高溶氧性和水体垂直流动性第22-23页
  7、有益微生物的调控第23-24页
 四、生物絮团技术的应用第24-25页
  1、生物絮团技术对养殖水质的调节作用第24页
  2、生物絮团技术对饵料营养的循环利用第24页
  3、生物絮团技术对养殖动物的抑菌活性第24-25页
 五、生物絮团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第25-26页
第一章 生物絮团技术在日本囊对虾高密度精养的应用第26-38页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试验场地与材料来源第26页
     ·对虾养殖日常管理第26-27页
     ·日常水质指标监测第27页
     ·对虾收获相关指数监测第27页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27-28页
     ·克隆测序与序列比对第28页
     ·数据分析第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6页
     ·絮团沉积量及絮团形态结构观察第28-30页
     ·对虾生长及收获参数第30页
     ·水质参数第30-31页
     ·无机氮浓度变化第31-32页
     ·DGGE 图谱和聚类分析第32-33页
     ·序列比对第33-35页
     ·优势菌群分析第35-36页
   ·讨论第36-38页
第二章、生物絮团养殖所需有益微生物简易发酵工艺研究第38-49页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菌株和培养基第38页
     ·活菌计数第38页
     ·发酵培养基成分的筛选第38-39页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第39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9页
     ·生物絮团强化培养第39页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39-40页
     ·克隆测序与序列比对第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48页
     ·发酵培养基成分的筛选第40-41页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第41-42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2-45页
     ·生物絮团沉积量检测第45-46页
     ·DGGE 分析及序列鉴定第46-48页
   ·讨论第48-49页
第三章 发酵菌液添加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存活及水质调控的影响第49-55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试验地点和材料第49页
     ·有益微生物简易发酵第49页
     ·试验分组与日常管理第49-50页
     ·日常指标监测第50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生物絮团沉积量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第50-51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氮浓度变化的影响第51-52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日本囊对虾生长的影响第52-53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日本囊对虾存活率的影响第53-54页
   ·讨论第54-55页
第四章 发酵菌液添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水质调控的影响第55-61页
   ·材料和方法第55-56页
     ·试验地点和材料第55页
     ·有益微生物简易发酵第55页
     ·试验分组与日常管理第55-56页
     ·日常指标监测第56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60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生物絮团沉积量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第56-57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氮浓度变化的影响第57-58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第58-59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率的影响第59-60页
   ·讨论第60-61页
第五章 发酵菌液添加对中国对虾生长、存活及水质调控的影响第61-67页
   ·材料和方法第61-62页
     ·试验地点和材料第61页
     ·有益微生物简易发酵第61页
     ·养殖实验分组第61-62页
     ·日常指标监测第62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66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生物絮团沉积量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第62-63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氮浓度变化的影响第63-64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中国对虾生长的影响第64-65页
     ·碳源和发酵菌液添加对中国对虾存活率的影响第65-66页
   ·讨论第66-67页
第六章 发酵菌液添加对刺参生长、存活及水质调控的影响第67-73页
   ·材料与方法第67-68页
     ·试验场地与材料来源第67页
     ·有益微生物简易发酵第67页
     ·试验分组与日常管理第67-68页
     ·日常指标监测第68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68页
   ·结果与分析第68-72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生物絮团沉积量及絮团形态结构的影响第68-69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养殖水质的影响第69-70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刺参生长的影响第70-71页
     ·发酵菌液添加对刺参存活率的影响第71-72页
   ·讨论第72-73页
第七章 不同功能生物絮团内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第73-78页
   ·材料与方法第73-74页
     ·样品的采集第73页
     ·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73页
     ·16S RDNA-PCR 扩增第73-74页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74页
     ·克隆测序与序列比对第74页
   ·结果与分析第74-77页
     ·DGGE 指纹图谱第74-76页
     ·序列比对分析第76-77页
   ·讨论第77-78页
小结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牙鲆变态过程中microRNA的表达及其功能分析
下一篇:草鱼细胞色素P4503A和孕烷X受体基因表达分析及其功能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