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薯类作物论文--马铃薯(土豆)论文

马铃薯与茄子原生质体融合创制新资源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缩略语表第13-14页
1 前言第14-28页
    1.1 课题提出第14-15页
    1.2 前人研究进展第15-27页
        1.2.1 植物原生质体的应用概况第15-17页
        1.2.2 植物体细胞杂交研究进展第17-24页
        1.2.3 马铃薯体细胞杂交研究进展第24-26页
        1.2.4 茄子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研究概况第26页
        1.2.5 青枯病与利用体细胞杂交创制抗青枯病马铃薯种质研究第26-27页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7-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37页
    2.1 实验材料第28页
        2.1.1 马铃薯材料第28页
        2.1.2 茄子材料第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37页
        2.2.1 试管苗的培养与繁殖第28-29页
        2.2.2 原生质体分离与融合第29页
        2.2.3 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第29页
        2.2.4 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编号第29-30页
        2.2.5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0页
        2.2.6 SSR检测核基因组DNA第30-31页
        2.2.7 胞质基因组的鉴定第31-33页
        2.2.8 倍性测定与染色体计数第33-34页
        2.2.9 GISH分析第34页
        2.2.10 青枯病抗性鉴定第34-35页
        2.2.11 花粉生活力测定第35页
        2.2.12 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观察第35页
        2.2.13 紫外线对原生质体处理方法及原生质体活力检测第35-36页
        2.2.14 TUNEL细胞凋亡原位检测(BIOTIN标记POD法)第36-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92页
    3.1 供试基因型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建立第37-43页
        3.1.1 供试马铃薯基因型倍性确定第37-38页
        3.1.2 拟融合亲本酶解时间及培养反应第38-40页
        3.1.3 二倍体马铃薯原生质体培养再生体系建立第40-42页
        3.1.4 茄子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体系建立第42-43页
    3.2第43-61页
        3.2.1 融合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第44-45页
        3.2.2 体细胞杂种鉴定第45-47页
        3.2.3 体细胞杂种的倍性分析第47-54页
        3.2.4 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第54-56页
        3.2.5 胞质组成分析第56-57页
        3.2.6 青枯病抗性评价第57-60页
        3.2.7 体细胞杂种表型第60-61页
    3.3 马铃薯-茄子非对称融合第61-75页
        3.3.1 紫外线照射对原生质体影响第61-63页
        3.3.2 以马铃薯为受体的非对称融合第63-71页
        3.3.3 以茄子为受体的非对称融合第71-75页
    3.4 S.chacoense及AC142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鉴定分析第75-92页
        3.4.1 再生植株倍性分析第75-77页
        3.4.2 S.chacoense原生质体再生株系主要性状观察第77-86页
        3.4.3 AC142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株系主要性状观察第86-92页
4 讨论第92-97页
    4.1 二倍体马铃薯原生质体培养与自发加倍第92页
    4.2 原生质体再生株系形态学变异第92页
    4.3 体细胞杂交与青枯病抗性导入第92-93页
    4.4 体细胞杂种核基因组成第93-94页
    4.5 体细胞杂种的胞质组成第94页
    4.6 体细胞杂种的生理状态第94页
    4.7 杂种的分化与遗传互补第94-95页
    4.8 研究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2页
附录1第112-115页
附录2第115-116页
附录3第116-117页
附录4第117-118页
附录5第118-120页
附录6第120-121页
附录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掺杂聚苯胺与纳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
下一篇:新旧交替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