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热电效应的基本原理 | 第15-22页 |
1.2.1 Seebeck 效应 | 第16-17页 |
1.2.2 Peltier 效应 | 第17-18页 |
1.2.3 Thomson 效应 | 第18-19页 |
1.2.4 三种热电效应的联系与区别 | 第19页 |
1.2.5 热电材料性能参数 | 第19-22页 |
1.3 导电聚苯胺的掺杂机制和导电机理 | 第22-25页 |
1.3.1 掺杂机制 | 第23-24页 |
1.3.2 导电机理 | 第24-25页 |
1.4 导电聚苯胺的合成方法和聚合机理 | 第25-27页 |
1.4.1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 第25-26页 |
1.4.2 聚苯胺的聚合机理 | 第26-27页 |
1.5 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7-29页 |
1.5.1 原位聚合法 | 第28页 |
1.5.2 共混法 | 第28-29页 |
1.5.3 插层复合法 | 第29页 |
1.6 导电聚苯胺热电性能的研究进展 | 第29-34页 |
1.6.1 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电性能 | 第30-31页 |
1.6.2 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 | 第31-32页 |
1.6.3 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 | 第32-34页 |
1.7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36-4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2.1.1 材料原料和试剂 | 第36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2.2 酸掺杂聚苯胺的合成 | 第37-39页 |
2.2.1 单一酸掺杂聚苯胺的合成 | 第37-38页 |
2.2.2 有机-无机混合酸掺杂聚苯胺的合成 | 第38-39页 |
2.3 聚苯胺/纳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9-41页 |
2.3.1 聚苯胺/石墨烯微片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9-40页 |
2.3.2 聚苯胺/石墨烯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0-41页 |
2.4 聚苯胺/纳米碳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41-42页 |
2.4.1 X 射线衍射(XRD) | 第41页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1页 |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1页 |
2.4.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1页 |
2.4.5 拉曼(Raman)分析 | 第41-42页 |
2.4.6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 | 第42页 |
2.4.7 热失重(TG)分析 | 第42页 |
2.5 聚苯胺/纳米碳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测试 | 第42-45页 |
2.5.1 电导率测试 | 第42-43页 |
2.5.2 Seebeck 系数测试 | 第43-44页 |
2.5.3 热导率测试 | 第44-45页 |
第3章 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和热电性能 | 第45-72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单一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和热电性能 | 第45-53页 |
3.2.1 单一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表征 | 第46-51页 |
3.2.2 单一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电性能 | 第51-53页 |
3.3 SSA-HCl 混合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和热电性能 | 第53-62页 |
3.3.1 SSA-HCl 混合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表征 | 第53-58页 |
3.3.2 SSA-HCl 混合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电性能 | 第58-62页 |
3.4 SSA-H2SO4混合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和热电性能 | 第62-71页 |
3.4.1 SSA-H2SO4混合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表征 | 第63-66页 |
3.4.2 SSA-H2SO4混合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电性能 | 第66-7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4章 PANi/GNs 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电性能 | 第72-103页 |
4.1 引言 | 第72-73页 |
4.2 原位聚合法制备 iPANi/GNs 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电性能 | 第73-83页 |
4.2.1 原位聚合法制备 iPANi/GNs 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73-78页 |
4.2.2 原位聚合法制备 iPANi/GNs 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 | 第78-83页 |
4.3 机械球磨法制备 bPANi/GNs 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电性能 | 第83-91页 |
4.3.1 机械球磨法制备 bPANi/GNs 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83-87页 |
4.3.2 机械球磨法制备 bPANi/GNs 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 | 第87-91页 |
4.4 机械球磨法制备 bPANi/GNs/La(NO3)3的结构和热电性能 | 第91-98页 |
4.4.1 机械球磨法制备 bPANi/GNs/La(NO3)3的结构表征 | 第91-95页 |
4.4.2 机械球磨法制备 bPANi/GNs/La(NO3)3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 | 第95-98页 |
4.5 聚苯胺/石墨烯微片复合材料的电热传输机制 | 第98-10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5章 PANi/GNs/CNTs 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电性能 | 第103-130页 |
5.1 引言 | 第103-104页 |
5.2 原位聚合法制备 iPANi/GNs/CNTs 的结构和热电性能 | 第104-115页 |
5.2.1 原位聚合法制备 iPANi/GNs/CNTs 的结构表征 | 第104-109页 |
5.2.2 原位聚合法制备 iPANi/GNs/CNTs 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 | 第109-113页 |
5.2.3 GNs 与 CNTs 的质量比对 iPANi/GNs/CNTs 热电性能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5.3 机械球磨法制备 bPANi/GNs/CNTs 的结构和热电性能 | 第115-126页 |
5.3.1 机械球磨法制备 bPANi/GNs/CNTs 的结构表征 | 第115-119页 |
5.3.2 机械球磨法制备 bPANi/GNs/CNTs 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 | 第119-123页 |
5.3.3 GNs 与 CNTs 的质量比对 bPANi/GNs/CNTs 热电性能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5.4 聚苯胺/石墨烯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热传输机制 | 第126-12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结论 | 第130-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5-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个人简历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