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路基论文

潮汕车站超大面积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性状数值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论文研究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论文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论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5-17页
     ·论文研究目标第15-16页
     ·论文研究内容第16-17页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研究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桩-网复合地基的基本理论第18-31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概述第18-19页
     ·复合地基的概念第18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组成第18-19页
   ·网的含义及基本性状第19-22页
     ·"网"的定义第19页
     ·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第19-20页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的加固机理第20-21页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的力学特性第21-22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协调作用第22-30页
     ·加筋土第22-25页
     ·褥垫层第25-27页
     ·桩土加固区第27-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广东潮汕地区深厚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第31-41页
   ·概述第31页
   ·软土的工程特性第31-33页
     ·软土的组成和状态特征第31-32页
     ·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第32-33页
     ·不同成因类型软土层的分布和结构差异第33页
   ·潮汕车站工程地质条件第33-37页
     ·地形地貌第33-34页
     ·地层岩性和物理力学指标第34-36页
     ·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第36-37页
   ·软土地基沉降试验资料概况第37-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桩-网复合地基作用机理数值模拟研究第41-77页
   ·FLAC~(3D)简介第41-49页
     ·FLAC~(3D)的特点第41-42页
     ·FLAC~(3D)的基本原理第42页
     ·FLAC~(3D)中关于桩网复合结构的结构单元简介第42-49页
   ·桩网复合结构应力分布和沉降规律数值模拟第49-70页
     ·桩网复合结构计算模型建立及参数的确定第49-51页
     ·不做任何地基处理的路基施工过程模拟第51-56页
     ·管桩承载性状分析第56-62页
     ·管桩承载性状影响因素分析第62-64页
     ·地基沉降规律第64-70页
   ·桩网复合结构设计参数对桩土应力比影响的数值模拟第70-75页
     ·桩土应力比的概念第70页
     ·桩土应力比数值模拟分析第70-72页
     ·桩网复合结构设计参数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分析第72-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5章 桩网复合地基设计方法第77-87页
   ·概述第77页
   ·加筋垫层设计第77-82页
     ·BS8006法第77-79页
     ·Terzaghi法第79页
     ·Hewlett&Randolph理论第79-80页
     ·Guido理论第80页
     ·Catenary法第80页
     ·Carlsson法第80页
     ·SINTEF法第80-81页
     ·Giroud法第81页
     ·桩间土反力第81页
     ·相对滑移引起的张拉力第81-82页
   ·桩的设计第82-84页
     ·边桩外延第82-83页
     ·桩的侧向位移和弯矩第83页
     ·桩头刺入土体第83页
     ·桩的荷载分担率第83-84页
   ·沉降计算第84-86页
     ·PWRC法第84-85页
     ·Ogisako法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结论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抗差卡尔曼滤波在高速铁路变形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