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话语分析看中国社会变迁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2. 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两会报道第15-22页
    2.1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历史轨迹第15-19页
        2.1.1 1949 年至“文革”结束:政治色彩浓郁的两会报道第15页
        2.1.2 1979 年至 1992 年:逐渐遵循新闻规律的两会报道第15-16页
        2.1.3 1992 年至 2000 年:不断改革创新的两会报道第16-17页
        2.1.4 2000 年至今:彰显民生为本的两会报道第17-19页
    2.2 两会报道的话语分析第19-22页
        2.2.1 话语与话语分析第19-21页
        2.2.2 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下的两会报道第21-22页
3. 新闻文本的变化:《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文本分析第22-35页
    3.1 词汇的选择第23-27页
        3.1.1 社会热点词第23-24页
        3.1.2 情态动词第24-26页
        3.1.3 表情词汇第26-27页
    3.2 文本结构的变化第27-35页
        3.2.1 倒金字塔结构第28-29页
        3.2.2 走向自由式结构第29-33页
        3.2.3 以主题热点为核心展开的组合报道第33-35页
4. 话语实践的变化:《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话语实践第35-45页
    4.1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议题设置第35-41页
        4.1.1 主题视角的变化第35-37页
        4.1.2 议程设置的多样化第37-41页
    4.2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互文性第41-45页
        4.2.1 引语的使用第41-43页
        4.2.2 引语的连接词第43-45页
5. 中国社会的变迁:《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社会实践第45-54页
    5.1 经济环境变迁第46-48页
        5.1.1 经济结构的调整第46-47页
        5.1.2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深化第47页
        5.1.3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第47-48页
    5.2 政治环境的变迁第48-50页
        5.2.1 确定依法治国的方针第48-49页
        5.2.2 民主政治深入发展第49-50页
        5.2.3 政府职能的转变第50页
    5.3 媒介发展变迁第50-52页
        5.3.1 媒介性质发生变化第51页
        5.3.2 媒介服务理念转变第51-52页
    5.4 大众民主开放意识的觉醒第52-54页
        5.4.1 政治民主意识的增强第52-53页
        5.4.2 公民社会的兴起第53-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历第59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罗马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参》节译翻译报告
下一篇:护士人格特质、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投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