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文献回顾 | 第11-16页 |
第一部分 概述 | 第16-2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3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0页 |
3.2 研究的总体目标 | 第20页 |
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4 研究方法步骤 | 第20-23页 |
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0-22页 |
4.2 研究步骤 | 第22-23页 |
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临床军医岗位需求研究 | 第24-46页 |
1.临床军医岗位需求的基本依据 | 第24页 |
2.临床军医岗位需求的问卷调研 | 第24-39页 |
2.1 调查问卷的内容 | 第24-27页 |
2.2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第27页 |
2.3 调查对象和方法 | 第27-28页 |
2.4 调查数据的处理 | 第28-31页 |
2.5 统计结果 | 第31-39页 |
3 临床军医岗位任职需求 | 第39-46页 |
3.1 问卷调查结果讨论 | 第39-42页 |
3.2 专家组讨论 | 第42-44页 |
3.3 临床军医岗位任职需求 | 第44-46页 |
第三部分 临床医学军医本科培养目标新体系基本结构及内涵 | 第46-54页 |
1 国内外医学教育相关标准体系结构回顾 | 第46-49页 |
1.1 国内外医学教育相关标准体系结构 | 第46页 |
1.2 国内外医学教育相关标准体系结构的特点 | 第46-47页 |
1.3 国内外医学教育相关标准体系结构的不足之处 | 第47-49页 |
2 构建临床医学军医本科培养目标新体系的理论依据 | 第49-50页 |
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49页 |
2.2 布鲁姆认知、情感和技能理论 | 第49页 |
2.3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Spearman)能力二因素说 | 第49页 |
2.4 WHO 提出的五星级医生的概念 | 第49-50页 |
2.5 IIME 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 第50页 |
2.6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 第50页 |
2.7 总参、总政《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型》及军医大学的实践 | 第50页 |
3 临床医学军医本科培养目标新体系的应有结构 | 第50-52页 |
3.1 临床医学军医本科培养目标新体系基本结构的构建 | 第50-51页 |
3.2 临床医学军医本科培养目标新体系的应有结构 | 第51-52页 |
4 临床医学军医本科培养目标新体系的基本内涵 | 第52-54页 |
4.1 岗位任职的五个领域 | 第52-53页 |
4.2 终身发展的三个领域 | 第53-54页 |
第四部分 临床医学军医本科培养目标新体系的实证研究 | 第54-72页 |
1 咨询专家的确定 | 第54-55页 |
1.1 国内知名医学院从事医学教育管理的专家 | 第54-55页 |
1.2 军医大学从事医学教育工作的专家 | 第55页 |
1.3 部队从事医疗管理的专家 | 第55页 |
2 专家的积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协调程度以及专家权威程度 | 第55-59页 |
2.1 专家的积极系数 | 第55-56页 |
2.2 专家的意见集中程度 | 第56-57页 |
2.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第57-59页 |
2.4 专家权威程度 | 第59页 |
3 临床医学军医本科培养目标新体系的结构 | 第59-60页 |
3.1 修改、补充及调整的内容 | 第59页 |
3.2 两个层次、八个领域的新体系基本结构 | 第59-60页 |
4 临床医学军医本科培养目标新体系内涵要求 | 第60-72页 |
4.1 修改、补充及调整的内容 | 第60-62页 |
4.2 两个层次、八个领域的临床医学军医本科培养目标新体系 | 第62-72页 |
第五部分 讨论与政策建议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95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